2月5日,中国股市在中国新年长假后开盘,高开低走,下跌0.65%。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交易所、北京交易所,有将近2,000只个股惨绿。“A股蛇年迎开门红”成笑话。
当然,这有中美贸易战开打的背景。的确,中美关系对A股影响巨大。例如,去年11月5日,川普(特朗普)再当选,美股大涨,中国股市不升反降。川普再度执政后的对华政策,对A股形成严峻考验,可以预期未来会有太多的冲击。
为什么呢?第一,川普有一整套对华政策,不是中共所能影响的。第二,在中美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是美国,中共更多是被动应对。面对川普的政策,中共显得僵死,只有被打得太疼了,才肯做出一些让步。中共这样一种愚蠢的与美博弈方式,只会加大而不是缓和美国对华政策因素对中国股市的影响。
中共不会创造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和国际环境,这对其稳住股市的目标,构成了一重约束。
而更大的约束,则来自中共的股市政策和中国形势走向。
就在1月,中共六部门联合推出《关于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工作的实施方案》,称重点引导商业保险资金、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职)业年金基金、公募基金等中长期资金进一步加大入市力度。
从官方数据看,截至2024年底,中国商业保险资金运用余额约32万亿元(人民币,下同),并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稳步增长;全国社保基金规模约3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1.2%;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规模约2.2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3万亿元,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的0.3%;企(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总规模约5.6万亿元,持有A股流通市值约0.8万亿元,投资比例约14%。
似乎这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空间很大,完全可以“提升投资比例”与“扩大投资规模”。
但问题是,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中共喊了多年,为什么就是推不动呢?核心问题是中国股市太烂了,各种中长期资金又不是傻瓜,自然不会往坑里跳。
例如,官方数据,目前商业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约为25%,但持有A股流通市值规模约3.2万亿元,占比仅10%。其中,五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权益投资比例政策上限平均为30%,但实际投资A股比例仅约为11%。
《方案》明确,从2025年起,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声称这将每年为A股新增数千亿长期资金。政策是这么提了,可大型国有保险公司都有各自的自身利益,是否执行、执行到哪?这就是另一个问题了。
因此,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关键,不在于政策强制,而是要对股市基本制度进行根本性改革,使“垃圾股市”变成一个正常的股市,让投资者能赚到钱,而不是沦为一茬又一茬被割的“韭菜”。
虽然,2024年当局针对股市做了些工作,监管有所加强。例如,2024年A股退市上市公司数量为52家(近九成为主板企业),为历年之最,较2023年的45家增长12.73%。一些人认为这算不错了。
可是,这个数据与美国比,就差得太远了。如果说,美国是发达国家、成熟市场,不好比,那就与印度比吧。很多人瞧不起印度,但印度股市的健康程度远远超过A股。为什么印度股市能迎来长达20年的大牛市?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退市制度非常严格。例如,2001年印度有4,000多家企业退市,2004年又退市了约1,000家。对中国人来说,这个数据是不是太不可思议了?又如,2017年底,孟买证交所上市公司数为5,616家,而2018年底其上市公司减少至5,066家,当年退市公司数与IPO数相抵后,上市公司数一年净减少550家。在印度,退市不是一退了之,而是要严厉处罚的,以保护投资者利益。
不比不知道。跟印度股市比,中国股市实在太腐烂了。中国那些中长期资金,包括国资,一个个精明得不得了,对当局的入市政策也就“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了。
对中共而言,如果真想稳住股市,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就必须对股市进行“系统性重置”。然而,中国股市当初是为“国企解困”而推出来的,到现在国企还占股市市值的一半左右,圈占了无法计量的资源,这种利益格局决定了中共的股市制度改革只能是小打小闹,换汤不换药。因此,股市政策是稳股市的又一重约束。
而最大的一重约束,则是中国形势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经济上风雨飘摇,政治上内斗激烈,社会上民怨沸腾,严重缺乏信心。股谚云:股市从来就不缺乏资金,缺乏的是投资者的信心。这构成了对稳股市的终极约束。
当局自2024年9月起,经济政策做重大调整,把稳股市、稳楼市当作两个重点。但股市是稳不住的,楼市也一样稳不住。中共经济政策在2025年将进一步落空。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