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2月18日讯】尽管北京不断推出措施鼓励结婚生育,以减缓日趋严重的人口危机,中国去年的结婚登记人数仍下跌了两成之多,创有记录以来的最大降幅。中国的年轻一代为何拒绝结婚呢?一起来看下面的分析报导。
2月8日,中共民政部发布了最新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结婚登记数为610.6万对,比2023年减少了157.4万对,下降幅度超过20%;与此同时,离婚登记人数却达到262.1万对,涨幅约1.1%。
在2023年以前,中国结婚登记数已持续下跌多年。2013年顶峰时期曾达到1346.9万对,2019年跌破1000万对大关,两年后又跌破800万,2022年更是降至683.5万。
中共病毒疫情全面解封的2023年,结婚登记人数回升至768.2万对,但一年后又再次创下有记录以来的最大跌幅。如果以十年左右为统计区间,结婚登记数量已经被腰斩。
这则消息引发了民间极大关注和议论,多数人表示这个现象并不令人意外,甚至有人觉得“这么多人结婚还是太多了”。
有人感同身受:“生活这么累,哪还有勇气结婚?” 也有网友反讽,“没有车贷房贷后代的人生谁不想追求一下。”
中国资本市场资深人士徐真认为,这是经济危机引发社会危机的一个侧面反映。
中国资本市场资深人士徐真:“现在很多年轻人面临失业压力,为生计奔波,活着都艰难的情况下,他们没有能力考虑结婚的事。还有一些啃老的年轻人,对未来没有信心,考虑结婚人数也是大打折扣。由于2025年的经济形势会比2024还要差,结婚人数可能还会降低。”
尽管中共当局宣称中国拥有14亿人口,但此前强推计划生育政策导致人口迅速老龄化,出生率数十年来持续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
适婚人群规模逐年减少,也直接导致了婚姻登记人数大幅下降。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31至40岁人口有2.15亿,而21至30岁人口只有1.78亿,这也意味着2024年适婚的25至34岁人口更少。
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表示,2024年结婚登记数量大幅减少,预示着未来出生人口将进一步下降。
旅美经济学者李恒青:“没有结婚就没有出生,没有新出生的孩子的话,结构化的这种老龄化的问题就会越来越严重。那就是对未来的比如说五年十年以后,这个经济环境,工作人口的压力就会更大,政府财政的压力更大。所以这个社会出现了这种更多的下行的压力。 这个都是你在过去强制性的去搞计划生育政策所带来的恶果。”
中共国家统计局上月发布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人口出生率为6.77‰,死亡率7.76‰,总人口已经连续第三年减少。
去年,北京出台了一系列提高人口出生率的措施,包括敦促高校开设“恋爱教育”课程,以强调对婚姻、爱情、生育和家庭的积极观念。
民政部也在着手一项修法草案,以简化结婚手续,同时提高离婚的难度。
另外,国务院还号召地方政府投入资源解决人口危机,并倡导“适龄结婚”的观念。
前大陆媒体人赵兰健认为,中国年轻人不婚不育的“躺平”趋势,并非源于观念的转变,而是中共极权统治下生存环境恶化的被迫选择。
前大陆媒体人赵兰健:“他们无法承担房价,也无力支付高昂的教育和医疗费用。他们没有社会福利,生育意味着沉重的经济和心理负担。他们被压榨到极限,连基本的生存环境都不如养殖场的牲畜。不婚不育,不是中国年轻人叛逆,而是他们在极端剥削下的求生本能。”
2022年上海疫情封城期间,一位核酸检查阴性并坚拒非法转运的男子,对威胁他家三代将因此受影响的警察说:“这是我们最后一代。”当时这个说法曾震撼全网。
如今,“拒绝为中共生产人矿,让后代遭受进一步剥削”的说法也越来越在草根百姓中产生共鸣。
编辑/李明飞 采访/骆亚 后制/高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