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马摆烂”成热词 映射中国社会低欲望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10日讯】近日,中国多个社交平台上,“牛马”“摆烂”“四不青年”等流行语频频刷屏,不少年轻人用这些词汇表达无奈、焦虑与自嘲。

据《自由亚洲电台》报导,一张流传的“网路时代新名词”图片上收录了41个热门词汇。从“打工人”、“牛马”、“躺平”到“摆烂”,都成为年轻人口中的“现实注解”。

江苏网民王鹏说,现在生活太难了。他提到,“医保卡买药不报销”“手术做到一半还要再打麻醉”,这是真实发生的事。

他形容:“以前是牛马,现在连牛马都不如。”

郑州前教师贾灵敏也说,有工作也领不到工资。不少公司自身难保。一些人干脆不还房贷,让银行收走房子。

她说:“挣不到钱,交不了贷款,干脆不干了。”

“牛马”成了职场新代名词。年轻人自嘲,被压榨得像牲口。“摆烂”则意味着放弃努力。面对现实,只能认命不挣扎。

关注就业问题的学者陆军指出,这些词能迅速传播,是因为“说中了网民的心声”。

即使遭到封杀,仍在网路广泛流传。他表示,中国年轻人面对竞争压力、资源不均,不少人宁愿“破罐破摔”。

官方鼓吹的“灵活就业”也成争议焦点。中共官方将送外卖、摆摊、打零工称为“灵活”。不少年轻人认为,这是失业的代名词。

陆军说,官媒曾批评“躺平文化”。但这种批评挡不住流行,因为那是真实的集体情绪。

除了工作压力,还有生活方式的转变。

“四不青年”——不恋爱、不结婚、不买房、不生娃,已成为不少人的选择。

“韭菜”则成为被收割的代名词。普通人在经济波动下多次受损,用“割韭菜”形容自己被反复伤害。

一位年轻女子在社交平台上说,现在社会,是低欲望高戾气。从不婚、不育,到不消费,大家都突然醒了。

她称这种“觉醒”,或许不是主动选择,而是一种无奈。

这些流行语成为镜子,映出社会现状。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正以这种方式记录自己所处的时代。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