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5月24日讯】木星是一颗气态巨行星(Gas Giant),主要由氢和氦组成。它目前是太阳系中体积最大的行星,但有研究发现,它先前的体积是现在的2倍,而且拥有更强的磁场。
美国加州理工学院(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在新闻稿中指出,了解木星的早期演化有助于阐明太阳系如何形成其独特结构。而木星的引力在塑造其它行星的轨道与它们形成的气体和尘埃云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为此,该校行星科学教授巴蒂金(Konstantin Batygin)和密西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物理学与天文学教授亚当斯(Fred C. Adams)等研究人员详细地研究木星的原始状态。
形成太阳和行星的气体和尘埃云在大约45亿年前消散。研究人员发现,当时木星的体积和磁场强度都比现在大许多。
巴蒂金说:“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了解我们来自哪里,确定行星形成的早期阶段对于解决这个难题非常重要。这让我们更接近于了解木星乃至整个太阳系是如何形成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藉由探索木星的两个小卫星“阿摩笛亚”(Amalthea,又称木卫五)和“忒拜”(Thebe,又称木卫十四)来了解这个问题。
由于“阿摩笛亚”和“忒拜”的轨道略微倾斜,研究人员分析了这些微小的轨道差异,计算出木星的原始大小约为其目前体积的两倍,相当于2,000多个地球。研究人员也确定,当时木星的磁场比现在强约50倍。
亚当斯说:“令人惊讶的是,即便过了45亿年,仍然有足够的线索让我们重建木星在它存在之初的物理状态。”
巴蒂金强调,尽管木星的最初状态仍因不确定性而模糊不清,但目前的研究极大地澄清了科学家对该行星关键发展阶段的了解。
他说:“我们在这里设立了一个宝贵的基准。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可以更有信心地重建太阳系的演化过程。”
加州理工学院称,木星目前每年缩小约2公分。这可归因于开尔文-亥姆霍兹机制(Kelvin–Helmholtz mechanism),也就是行星冷却时变小的过程。随着木星逐渐冷却,其内部压力下降,导致行星逐渐缩小。目前尚不清楚这个过程从何时开始。
上述研究成果于5月20日发表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