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爱钱、追求钱、不知钱为何物,于是“钱太多反过来危害人,具体的表现就是股市、房市的泡沫化,以及通货膨胀的山雨欲来。虽然这些已成各国、尤其是新兴国家的共同现象,但最严重的则非中国莫属。
外汇存底过多是大祸源
我们可以简单地利用一种指标数据来观察,这就是“外汇存底”,也就是某一国在某年某月某日累积了多少“外汇”,“外汇”也者,“外国货币”是也。要问的是:外汇从何而来?当然是从国外来的,其来源大致有二,一为贸易出超;二为外资净流入。前者指的是我们辛苦工作并运用宝贵资源生产出来的好东西,运送到国外换得进口国的货币,扣掉购买该国进口品后剩下的外汇。至于外资净流入,则有人直接将外汇带进国内,不必经由商品的买卖。
很明显的,外汇原本理当用在购买外国货来增进国人的福祉,现在没用的也准备未来用,决非要在国内购买本国人生产的商品。若将剩余的外汇用在国内,就会形成“太多的钱追逐太少的商品”,这就是通货膨胀;若拿来追逐股票和房地产等资产,就会形成“资产炒作或资产膨胀”,泡沫金钱游戏就会来到,外汇存底愈多、泡沫就愈大。问题是:留多少外汇才适当?
根据众多理论和实证文献的讨论,大体上有这样两点共识:一为外汇准备随着进口的增加而增加;二为外汇存底随着国际收支的不稳定程度的提高而增加。不过,虽有这样的共识,却没有一个公认的方式,可用来计算其最适量。
曾有实证研究指出,以GDP的10%或3至6个月的进口值为最适外汇存底数量的衡量标准。以中国当今1兆6千亿美元的外汇存底数额,相对于GDP的比率高达50%,也足以供高于15个月的进口来看,都表示现今中国的外汇存底太多了。
有这样的说法:外汇存底中有多少成分的热钱,危险性就有多大,然因中共官方统计未透明化,故只能参考其他机构或观察家的估计。据路透社的可靠消息指出,今年 5月中国增加403亿美元外汇存底,而贸易出超加国外直接投资(FDI)不过才280亿美元,这其中差距极有可能是套汇的热钱。
热钱大量进出中国
这几年中共祭出“宏观调控”措施,成效不彰,主因就在不尊重市场机能,尤其对汇率的管制更是让出超持续、热钱不断流入的最关键因素。如今已有“热钱创天量,调控政策如履薄冰”的评论出现。而经济大泡沫,甚至是经济大海啸的危机正伺机而动呢!
另据国际研究机构Stone & McCarthy驻北京的分析师莱特(Logan Wright)估计,1至5月汇进中国的热钱达到1,500至1,700亿美元。
据知,热钱流入中国的管道相当多元,官员认为现在有许多是非法汇入,其中以浮报直接投资及贸易金额两种型式较为普遍。面对不断涌入的热钱,中共官方一再加紧资本管制,现在更将增加对出口汇款的检查,但这些管制成效非但不大,反而可能扩大经济风险。
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化才是良方
国际投资咨询机构穆迪的高级经济师 Sherman Chan 认为,根治之道在于将人民币汇率一次调整至应有水平,而且“若官方还要维持现行汇率制度,投机资金将持续设法就这个肯定的赌注套利”。此外,即使贸易管道趋严,外资还是可以透过浮报国外直接投资金额等管道汇入,而且据银行表示,管制的结果反而刺激洗钱管道的创新,根本防不胜防。
进一步言,热钱使中国未来经济政策的施行多了一重顾虑,对中共高层制定政策构成更严峻的挑战,也缩小了政策的失误空间。
据中国《南方晨报》报导,尽管预计今年第一季中国的GDP成长率仍达两位数,但固定资产投资却已创下5年来的新低,前5个月的产业获利成长亦由一年前的 42.1%下降至20.9%,企业获利率也已在3月下降至8.2%,创下4年来的新低。再据《路透社》报导,中国今年前半年的通膨达到7.9%,远高于官方的目标4.8%。因此,北京当局的政策必须兼顾成长及通膨问题。
究竟成长或通膨应为政策优先考量,据知不但已使专家分裂为两派,而且总理温家宝以抑制通膨为优先政策,但党领导胡锦涛却将成长列为首要任务,可见已成鱼与熊掌的两难困局。
平实而言,现在要控制通膨,最显而易见的政策是将人民币升值或升息,但两项方案最终将导致热钱更快流入,反而使通膨加速恶化。不过,正如已故的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自由经济大师弗利曼(M. Fredman)所言,真正的选择只是:由于通货膨胀升高而导致失业升高,还是因为矫正通货膨胀,产生暂时性的副作用,导致失业升高。也就是说,不可能在不支付代价下解决问题,而将人民币汇率完全交由市场决定,应是釜底抽薪的最好办法,即使短期内会使热钱快速流入,但会“一次即止”,而后逐渐步上正轨!
新闻辞典:热钱
热钱,也称流资,是指寻求短期回报的流动资金。这些资金流动速度极快,一旦投资者(通常是机构投资者)寻求到短线投资机会,热钱就会涌入,而投资者一旦获得预期盈利或者发现投资机会已经过去,这些资本又会迅速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