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涛:梅克尔送习地图 要中国选边站?

德国总理梅克尔日前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见面时,赠送习一幅1735年德国绘制的中国地图。这份礼物看上去平常,但在一些分析人士眼里却意义非凡。这张清乾隆登基时的地图,标明中国国土面积约1380万平方公里,比现在的960万平方公里大了三分之一。而其中被俄国侵占的国土就达150万平方公里之多。梅克尔送这张地图,正值俄国兼并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之后。这就为德国此举用意增添玄机(梅克尔送图绝不是随意之举)。德国和欧盟在美欧俄关系紧张期间,对中国有何期待?中俄关系在此格局下又将如何发展?中国将会如何应对德国和欧盟的期许?

习近平访欧期间,正是美国和欧盟与俄国在克里米亚问题较劲最凶的时候。在俄国宣布将克里米亚画入俄国领土前后,美欧及其盟友纷纷宣布对俄实行包括在签证、经贸和政治合作等方面(包括将俄暂除G8峰会)的制裁,立即着手实施将乌克兰并入欧盟的计划,实行对乌克兰的经济援助和军事辅导,加强对北约东部成员国的安全戒备等。

与西方相反,中国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却保持相对沉默,或持中立态度。其中缘由是,中国虽对俄国的举动不很赞同,但由于中俄同盟、中国在乌克兰的投资和对中国西部民族分裂的担忧等因素,中国很难对此作出明确表态。这一点,德国和欧盟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故有意拉拢中国,以孤立俄国。

乌克兰危机是美欧与俄国在东欧争夺势力范围的结果之一。美国对俄国的战略是,将俄的影响力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特别要阻止俄国势力在欧洲大陆扩张。俄罗斯对欧洲能源(如油气等)市场的占领,和由此获得的巨大政治力,不符合美国遏制其竞争对手的“围堵政策”,遂意在削减其在能源和政治上的影响。

而欧盟虽对俄政策上与美国有差异,但从根本上还是对俄国怀有不信任和惧怕情结。一部欧洲现当代史,其实就是一部西欧与俄国(包括前苏联)对擂和相互猜忌的历史。欧盟对俄的战略可看作是,既积极接触与合作,又不忘警惕和防范,故基本上亦是以遏制为主。

就历史角度看,中俄关系发展经历一个令中国人颇沮丧的过程。从近现代俄国对中国的国土吞并,到上世纪中叶中苏关系破裂与之后的边界冲突等,让中俄两国很难产生亲近和同盟感。虽然中苏或中俄在意识形态、制度形式和价值观等方面有其共通之处,但在利益画分和权衡上,却始终是各怀鬼胎。中俄之间存有很大的戒心,难以建立起完全互信,尽管两国一再强调其战略伙伴等关系的重要性。

梅克尔送习近平地图,提醒中国不要忘记俄国侵吞其大片国土之恨,实在是给中国出了个难题。德国的言下之意即是,要中国选边站队,要北京认清谁是真正的朋友,是欧盟还是俄国?当然中国不会轻易加入美欧孤立俄国的行列,在克里米亚问题上将继续持中立态度,也将与俄保持目前战略伙伴关系,且会利用美欧俄之间的“冷战”,从俄国获取更多利益,如能源和军工技术等。

另外,中国也会打俄国牌,从欧盟获得军售和高新科技等好处,即用西方掣肘俄国和拉俄国向西方要价。但德国这张1735年的地图,却可能在心理上影响中国今后对俄国的考量,加重两国间的隔阂与疑虑。这就是梅克尔这位权谋家的高明之处。(作者为大陆旅德国学者,曾任官媒编采)

--原载《世界新闻网》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