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完塑毒 订塑化剂执法基准

【新唐人2011年6月11日讯】(中央社记者陈清芳台北11日电)全台今天同步销毁塑化剂污染食品,总重量超过286公吨,行政院卫生署下一步将订定塑化剂容许摄取量,做为管制塑化剂的执法参考标准。

卫生署统计至今天傍晚为止,有毒塑化剂污染食品案波及近300家厂商、超过960项食品,超过百吨,扫荡毒塑食品的全面稽查行动也接近尾声。

台北市、新北市、新竹县、台中市、苗栗县、彰化县、南投县、云林县、高雄市、屏东县等县市今天同步执行销毁,共有286.44公吨的胶囊锭状食品或果汁、运动饮料被送进焚化炉或污染处理厂。

卫生署食品药物管理局长康照洲指出,人会接触环境中的各种塑胶制品,不可能塑化剂“零暴露”,卫生署下周一将召集专家学者,讨论塑化剂的每日摄取容许摄取量 (TDI),如此才能了解吃到、沾到哪些含塑化剂的食物或塑胶用品,才叫做过量。

康照洲说,政府这次扫荡塑化剂食品案,以6种塑化剂当指标,这其中DNOP的科学数据不齐全,卫生署请专家先评估DEHP、DINP、DBP、BBP、DIDP等5种常用塑化剂,参考欧美等国的资料,相信很快就会先订出台湾的参考标准。

台大职业医学与工业卫生研究所教授吴焜裕说,严谨的做法是先进行风险分析,接着订定台湾本土的每日容许取摄量;在扫除食品恶意添加塑化剂之后,卫生署尽快订出每日容许取摄量,接下来才有执法的最基本依据。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