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2013年03月02日讯】和平战火系列5-6(中央社记者江俊亮嘉义2日电)郭天禄回忆录“和平战火”成书后,让儿子郭大同重新认识父亲。郭大同退休后,含泪将父亲遗作译成英文,由台湾文献馆典藏。
郭大同说,他看完父亲的回忆录与家书后,数度掉泪,也感佩父亲悲天悯人的胸怀。由于父亲在世时话不多,因此父亲回忆录,让他从字里行间重新认识父亲。
他说,记忆中的父亲向来沉默寡言,溪洲老家附近有个双眼全盲的独居老妇,家中秽气冲天,别人避之唯恐不及,父亲却经常前往照料,为失明老妇倒粪桶、换洗衣物及被褥。
2005年7月,郭天禄病逝。2年后,郭大同自嘉义高中退休,由于本身是英文教师,因此退休后,即着手翻译父亲遗作。
虽然“和平战火”是以中文写成,但因郭天禄受日本教育,书中有些名词是以日文直接书写,再加上部分专有名词无法直译,因此郭大同还要再另外向人请教。
郭大同说,父亲在回忆录里描述从马瑙瓜里到安纹所搭乘的运输船,是渔船改装而成的,这种船使用“烧玉引擎”,燃料虽然用的是重油,却必须使用汽油才能发动。
这艘船在航行1星期后,在安纹附近海域失去动力,用来发动“烧玉引擎”的汽油,在经过2、3次引发不成后,就宣告用尽,因此让郭天禄在海上漂流了3、4天。
郭大同说,“烧玉引擎”是专有名词,不能依字面直译为“burn jade engine”,他四处找资料,最后在宜兰某渔船公司找到日文译成英文的“Yakitama motor”。
郭大同翻译父亲遗作完成后,“和平战火”共有中、日、英3种语文版本,这3种版本后来都被国史馆台湾文献馆典藏。
台湾文献馆前馆长谢嘉梁在2009年农历春节过后,还特地写信向郭大同致谢,感谢他转赠3种语文版本的回忆录。
谢嘉梁在信中,对于郭天禄记载南洋诸岛相关土俗、风物的生动描述,以及少数民族妇女沦为日军“慰安妇”的悲悯,表示深为感佩。
此外,他也认为“和平战火”一书,记载二战时亚洲各国人民苦难,不但填补历史空窗,更具有战争史实的创伤观照,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传记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