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中国,才有事业单位这么个种类。很多事业单位依附于政府部分,干部由政府任命,有行政级别,工资福利也比照官员发放。
目前,从官方公布的数字看,中国总共有111万个事业单位,实际上远不止于此。因为事业单位本身是一个巨大的资源,在它身上往往挂靠着一大串单位。比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下面挂靠了多少单位,他们是如何打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旗号在外面招摇撞骗、兴办论坛、巧立名目收敛钱财的,谁也搞不清楚;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等等,也无一例外。
而在公布的事业编制人员3153万人之外,非在编人数有多少更是无人知晓。我们可以举出无数个例,比如,某县物价局,编制8人,党组成员13人,职工200人。还有些行业,像交管、城管、市政园林等,临时聘用人员数倍于正式在编人员。有些单位的收入靠罚没钱款,属于隐性政府收入。
总之,相当多事业单位好像一个庞大的吸血系统。它的存在,加大了腐败和收入差距。就是这么一个不伦不类的东西,按理应该从快从速分门别类,使其企业化、市场化,可是,自从1993年提出事业单位改革问题的20年来;确定5个试点省市(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等)的6 年来;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的3年来,所谓事业单位的改革蚊丝未动。
最近,终于有了一声鸡啼。5月15日,国务院正式公布《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它引起社会最大关注的内容是:“事业单位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工作人员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7月1日开始实行。这似乎是事业单位与企业单位养老金双轨制并轨的信号。然而,紧接着媒体上不断发声的人物是国家人力资源部的官员和诸多“事业单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包括:条例不具有操作性,要“保障事业单位人员的权益”,还需要很多配套措施,这是一个乌托邦等等。有人测算:事业单位只有10%的人可以企业化。“筹资机制不解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就走不下去”,这分明是告诉世人,这个“改革”无法进行。
那就来简单地看一下中国的两套养老保险。一套是企业职工的,从2005年起,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金,从人均每月700多元涨到现在每月2000多元。这些钱,是企业员工历年的养老缴费;另一套是事业单位,人均退休金每月4000元,全部由国家财政承担。就是这么一个人人生而不平等的制度,在历经三十年所谓市场化改革之后,还取缔不了,可见,它是何等深重地被利益集团包围住了。
1998年的改革设想,要求事业单位直接面向社会提供服务,逐步从社会上解决供养问题,逐步通过市场竞争来提供公共服务、由政府对公共服务采取购买方式,“以事定费、养事不养人”。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事到如今,事业单位尚未建立社会保险,事业人也无法转换成企业人,难以走向市场。因为事业单位改革是触动数千万人利益的改革,受到的阻碍很多,所以迟迟无法推行。由此可见,今非昔比,改革的时机早就丧失了。谁是改革的支持力量,谁是改革的反动力量,这个界线与力量对比,和上世纪80年代改革之初已经截然不同。中国面临的“改革”僵局是:人们既是坏制度的受害者,也是坏制度的保守者。作为受害者时,要想维权,孤单难为;作为保守者时,维持现状,人多势众。
文章来源:《自由亚洲电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