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节气秋意浓 饮食起居话养生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09月07日讯】白露是中华传统24节气中的第15个,每年9月8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65度,交“白露”节气。2017年白露的时间落在9月7日18时38分。

古人《孝纬经》云:“处暑后十五日为白露”。历书记载:“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古代典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白露时节,天气渐凉,水汽在夜间常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草叶上,在早晨的阳光下照射,晶莹剔透。此时暑气逐渐消逝,气温开始下降,天气慢慢转凉,秋意渐浓,露重湿衣。

中国古代把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鸿雁自北而南迁徙,大者为鸿,小的称雁;二候玄鸟归,燕子南飞避寒;三候群鸟养羞,《礼记》注曰:“羞者,所美之食”。群鸟感知到肃杀之气,纷纷储食以备冬,如藏珍馔。


白露时节秋意浓。(戴兵/大纪元)

古代的文人墨客也纷纷记录下彼时草枯叶落的物候变化。《诗经》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已成经典。魏晋诗人笔下描写白露:“秋风何冽冽,白露为朝霜。柔条旦夕劲,绿叶日夜黄。”唐朝诗人杜甫也留下了“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诗句,千古传唱。

白露习俗——祭禹王

生活在江苏太湖畔的老百姓会在白露时节祭禹王。禹王是传说中的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的渔民称他为“水路菩萨”。


大禹。(公有领域)

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举行祭禹王的香会,其中又以清明、白露春秋两祭的规模为最大,历时一周。

十样白煨乌骨鸡

浙江一带,人们于此日采集“十样白”,以煨乌骨白毛鸡、鸭子或猪肘子,据说食后可滋补身体,去风气(关节炎)。

这“十样白”乃是十种带“白”字的草药,即白芍、白芨、白术、白扁豆、白莲、白茅根、白山药、百合、白茯苓、白晒参,以与“白露”字面上相应。

饮白露茶

“春茶苦,夏茶涩,要好喝,秋白露”。自“白露”开始至10月中旬是茶树生长佳期,茶树经过夏季的酷热,天气渐凉,夜间水汽在茶树上凝结成露,此时采摘的“白露茶”有一种独特的甘醇清香味。

啜白露米酒

湖南资兴的兴宁、三都、蓼江一带历来有酿酒习俗。每年白露节一到,家家酿酒,待客接人必喝“土酒”。其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温中含热,略带甜味,称“白露米酒”。

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叫作“白露必吃龙眼”的说法。传说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在这一天吃一颗龙眼相当于吃一只鸡。


吃龙眼也是白露节气习俗之一。(Pixabay)

龙眼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等很多种疾病,而且白露之前的龙眼个个大颗,核小甜味口感好。

白露养生–防秋燥

古籍《素问•阴阳应像大论》提到:“燥胜则干”,肺脏是一个娇嫩、容易受外邪伤害的脏器,个性喜润恶燥,人们在秋天常感口干舌燥,喝再多水也无法解渴,皮肤干燥脱屑,乳液再怎么擦还是干燥,这就是肺受到了燥邪的伤害。

白露时节,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止咳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西洋参、百合、杏仁、川贝等,对缓解秋燥多有良效。

慎“秋冻”

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就不可以再赤膊、赤脚了。

另外,“春捂秋冻”在此时也要灵活掌握。秋冻并非人人皆宜。如糖尿病患者局部供血较差,如果血管一下子受到冷空气刺激,很容易发生血管痉挛,冷空气刺激更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导致心梗等后果。因此,糖尿病患者最好不要秋冻。

除此之外,像体质较弱的老人和儿童、心脑血管疾病患者、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哮喘病患者和关节炎患者都不适合“秋冻”。

(文:李倩倩/责任编辑:宝来)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