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作为历史悠久的古国,有许多流传下来的正统文化,是人类文明的一份宝贵遗产。但到了近代,尤其是中共篡政后,正统文化中有很多内容都遭到了排斥甚至批判。
令人始料未及的是,近些年,就连“孝”这一曾经为许多中国人所坚守的文化观念也开始受到挑战,尤其在年轻人群体中,纷纷对“孝”提出质疑。比如,有的人说,父母没有经过他同意就把他生出来,与他自己无关,是所谓的父母无恩论;还有的人说,孝是迂腐的,西方人不讲孝,也生活的很好;更有的说那些宣扬孝的别有用心,是为了控制别人。
凑巧的是,笔者前些日子听说这样一件事,说一对华人夫妇的小孩出生在美国,小孩马上到了上小学的年龄,他们就赶在小孩上学之前,领着他回中国生活了一个月。回到美国后,有一天,小孩非常郑重和真诚的对夫妇二人说了一句话:“感谢爸爸妈妈把我生在美国”。
仔细思索一下上面的事例,其实至少从表面上已经基本回应了前文对“孝”提出的那些质疑了。
然而要想真正理解和领悟孝的真意,其实却没有那么简单。主要的原因还是在于,中共篡政后的数十年中,有系统有目的的颠覆性篡改历史、扭曲文化,使得其治下的许多民众头脑中有意无意的形成了根深蒂固的唯物主义、进步主义和进化论、无神论的观念,这些观念和当代世界文明、中国正统文化对立、冲突,造成了严重的认知障碍。
说到这,可能有人有疑问了,难道现在不是比过去更好吗,不是进步了吗?
在西方史学界有一种概念,认为公元前500年前后这段时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个时代诞生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以色列先知、释迦牟尼、孔子、老子。他们创立各自的思想体系,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的基础,直到今天,人类的整个文明依然附着在这基础之上。如果给人类文明的发展变化画一条抛物线,这个抛物线的顶峰就在轴心时代,其之后的2000年人类一直处在对轴心时代的奥义探索、讨论而不得其解的过程中。
可以说我们人类的知识大树,在轴心时代已经定型了,后人只是在上面开枝散叶。中共的“越来越进步”的历史唯物主义史观无法解释轴心时代的存在,而“轴心时代”却是事实,那么只有一个结论——中共是错的!
轴心时代的圣人们告诉后人,人类是神造的,当人类整体面临生存危机的时候,神会来拯救人类。
去除宗教的外衣,传统文化其实就是源于轴心时代的圣人们传授给人类的理念、规范和要求,按照那些规范和要求去生活、洁身自爱,当神回来时才能认得神、也才能被神承认,从而才可得到神的拯救。
那么在中国,正统文化的形成,其实就是中国的历代先贤们依据对文明始祖流传下来的天人观——“道”的领悟和传承,并逐渐将之丰富和具体的过程。所以老子的学说可以追索到公亶父那里,而孔子更述而不作,一生致力于复兴周礼,都是直指中国的道家学说的源头。跨越一千多年的时空,到明朝的王守阳那里,他依然能证悟圣学未断之血脉,到清朝,有句诗叫“可怜天下父母心”,很多人都耳熟能详,有人说是慈禧写的。慈禧读书不多,但喜欢看戏,中国传统戏曲承载了很多围绕“道”而延展的正统文化观念,其中当然也包括孝。
围绕“道”去领悟和阐发而形成了种种学说,如仁、义、忠、恕等等,后来甚至认为通过剑、茶、棋、画皆可悟道,而“孝”也正是对“道”的领悟之一。推崇“孝”的先贤们认为,通过“孝”可以至“道”,是为“孝道”,这是孝的真正意义。
具体说,《吕氏春秋》这样记载:“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纪也。夫执一术而百善至、百邪去、天下从者,其惟孝也”。《围炉夜话》曾说,心中常怀仁孝的人,遇到不该做的事,往往会不忍心去做,所以讲百善孝为先。可见古人对孝的推崇和看重。
那为何古人把孝推到这么高的位置呢?为何能通过孝就可以证悟“道”呢?这个问题古人似乎还没有说清楚过。
虽然文化观念因历史久远而历经变化,但还有一个最简单有效的办法,就是从汉字本身的构成去理解最初最原始的意思,往往不易偏颇过多。比如《说文解字》中说,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意思是说,孝这个字,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上半部分是老字的头,下半部分是子字,老人在上,小子在下。孝的意思是善待父母长辈的举动。
中国的帝王叫天子,意为上天的儿子,天子每每说话,必先以“膺昊天春命”、或“应天顺时、受兹明命”、乃至许多人耳熟能详的“奉天承运皇帝”开头,和西方诸王的“蒙神恩典的元首”是一个意思,意指自己是君权神授,来源正当合法!
说到“来源”,其实,人类全部活动都是围绕对“来源”的追寻和感恩展开的,包括财富、权力的来源,更包括生命的来源。比如我们中国人所熟知的《百家姓》,其实最初源于天子对分封贵族的赐姓,贵族则在王赐姓的基础上给自己后代以名,后代更自取“字”、“号”以明志,是为姓、名、字、号的一脉延展,这个来源于天、而天子而王侯而百姓而子孙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天下、国、家的形成过程。《孝经》中提到了“夫孝,始于事亲,忠于事君,终于立身”的三个层次,其实正是对上面家国天下的对应。
道家的道,在佛家是佛法,在西方宗教是神,在儒家叫天道或天,是宇宙、生命、万事万物的来源,也就是说,孝的这一举动,由对父母的善待开始层层递推上去,就是对君主的善待、对祖先的善待,以致最后对道、佛法、神明的善待,因此叫“奉天承运”、“蒙神恩典”,既然是奉天、神所赐,那就不仅要孝敬,更要顺从,是为“孝顺”的来源。
或许古人正是从上述角度认识到因“孝”而证道是最直接、最快捷,才视孝道为百善之先吧。而这种对自己生命来源的善待,同时也就是对自己生命的善待、对自己的珍视和尊重,所以后面就有了儒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的发挥。
在这个持续善待自己来源的过程中,也就是实践孝顺的过程中,人会逐渐体悟到来自生命源头那勃勃生机和无限慈悲,因此古人讲“孝”往往同时会提到一个“慈”,所谓父慈子孝,终极的实质或许正是生命在善待自己生命来源的过程中,逐渐能越来越体悟到创世主的慈悲。
至此,孝的真意已经跃然而出,那就是在对生命来源的追索探寻和对自己尊重珍视的过程中,找到宇宙的真理,也就是道家的道,佛家的法。
那么如何才是善待自己生命的来源,如何才是真正的孝顺呢?其实就是按照普世价值行事,依照良知善念生活,也就是按照天道去做,这一点其实在《孝经》谏诤章关于孔子和曾子的对话中也早已阐明。
此刻我们再回过头来,就会明白,西方社会并非没有孝顺,而是普遍存在的宗教信仰使那里的人们一直相信神——天父的存在,无论夫妻还是父子,人们都依照信仰生活,就是对天父的善待和顺从,是他们共同的孝道。
至此我们也已经能够知道,之所以在中国有许多年轻人没有感到应该对父母的感恩,除了缺失有神的信仰对心灵的关照之外,或许更是在假、恶、暴肆虐的共产丛林社会中深深感到生活艰难、生存不易、生而少乐甚至生而无望,若再加之父母一辈同样如此,两代之间彼此互压互斥、互伤互害,纵然酒池肉林、夜夜笙歌也难免内心苦楚,又怎能体会到前文那个小孩对自己父母说出的“感谢爸爸妈妈把我生在美国”的话背后的生命之乐呢?也就更难以感受生命的可贵和对生命的珍视了。
——转自《大纪元》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责任编辑: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