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癌症发现时已是晚期。林口长庚医院肿瘤科主治医师吴教恩指出,面对癌症不仅要正视身体的警讯,还要定期筛检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摆脱癌症威胁。
咳嗽、胃胀等症状 久治未愈要小心
癌症初期虽然有症状,但往往并不明显,和普通疾病难以区分。例如胃癌初期会有胃胀气等胃部不适,可是大多数胃部不适的患者都不是胃癌;大肠癌会改变排便习惯,但肠臊症也有相似症状。而且,现代人生活忙碌,总是忽略身体的小毛病或是拖延很久才就医,就更容易错过罹癌警讯。吴教恩感叹,许多患者一拖就是半年、一年多,导致确诊为癌症后,很多人都是晚期。
面对癌症有三点最重要:
1. 预防:戒掉烟酒和槟榔、避免熬夜、调解压力,并改善饮食习惯,例如均衡饮食,少吃过度加工的食品。“最好的抗癌方式是预防,但我觉得这是最困难的”,吴教恩坦言,“很多人在生病之前,很难这样做”。
2. 定期筛检:特别是高危险族群,定期筛检较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3. 久治未愈达1个月,要进一步检查:若某一症状,如咳嗽、胃胀等,持续治疗一个月仍没有明显改善,建议做进一步详细检查。吴教恩鼓励民众不要害怕检查,因为不一定会是癌症,而且尽早确认问题才能即早处理。
肺癌、肝癌、大肠癌、胃癌、女性乳癌、子宫颈癌、口腔癌都是发生率及死亡率高的癌症,定期筛检才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1. 肺癌
肺癌常见症状有咳嗽、胸痛、哮鸣或喘鸣、体重减轻等。由于肺癌早期通常不会有自觉症状,出现不适代表肿瘤已经很大。例如,患者声音沙亚表示肿瘤已影响神经,属于晚期。
因此高危险群,例如具家族遗传史、抽烟者(包括已戒者)或职业曝露于致癌物的人(包括厨房油烟、重金属、放射性物质),一般建议在40至45岁开始筛检。吴教恩指出,戒烟10年以上才会跟正常人一样,否则仍是肺癌高危险群。
筛检方式:肺部X光、低剂量电脑断层。
相对来说,低剂量电脑断层的检查效果较好。肺部X光只能发现1至2公分的肿瘤,且藏在心脏后面的肿瘤无法看清楚。
如果初次筛检没问题,约2到3年再追踪一次。若发现有小阴影,暂无法确认是良性或恶性,必须半年至一年再追踪一次。如果追踪检查时发现阴影变大,需尽早手术治疗;若没有变化,持续观察即可。
2. 肝癌
在肝癌初期,患者不会有感觉,因肝脏很大又没神经,肿瘤可能长到10至20公分才会出现症状,例如腹水、右上腹疼痛。因此,当有症状时,多已中、晚期。
患B型肝炎、C型肝炎、重度脂肪肝和有家族遗传史者都是肝癌高危险群,需要定期追踪。建议从20到40岁开始,半年追踪一次。“尤其是B肝、C肝最要警惕”,吴教恩强调,轻度脂肪肝则不须密切追踪。
筛检方式:抽血检验胎儿蛋白指数、肝脏超音波检查。
如果发现肿瘤仅1到2公分,可用局部电烧、酒精注射治疗,不需要开刀。
3. 大肠癌
大肠癌初期常无症状,随着肿瘤增大会引发不适,例如便秘和腹泻交替或难以察觉的慢性出血,可容易与肠胃疾病相混淆。
由于现代人容易蔬果摄取不足,且爱吃烧烤、炸物和加工食品,使大肠癌人口越来越多。建议从45至50岁开始筛检,若有家族遗传史则提前至20岁。
筛检方式:粪便潜血检查、大肠镜。
每两年做一次粪便潜血检查可降低35%的大肠癌死亡率,若粪便检查为阳性,要进一步做大肠镜的筛检。
4. 乳癌
乳癌预后比多数癌症好,平时自我检查、定期筛检,通常能保留乳房,亦可降低死亡率。
乳癌症状包括乳房或腋下长肿块、乳房大小或形状改变、乳头凹陷或有血色分泌物、乳房皮肤出现橘皮或发红溃疡等。临床上可自行摸到的肿块,多数已2公分以上,如有任何异常最好先就医。
有家族病史者、未曾生育或哺乳的妇女、初经较早或停经较晚的女性、体型肥胖及中年发福者都要特别留意乳癌风险。依台湾国民健康署统计资料,40~44岁亲人有得乳癌者及45岁~70岁的妇女,每两年做一次乳房X光摄影检查,可降低41%乳癌死亡率。
筛检方式:乳房X光摄影、乳房超音波。
乳房X光以夹住、固定乳房的方式摄影,虽然会痛,但更能区分良性和恶性肿瘤。超音波敏感度不及乳房X光,但年轻女性接受度较高。
5. 子宫颈癌
子宫颈癌也是常见的妇女癌症,症状有不正常阴道出血、两次月经中间的不正常出血、性行为后阴道出血,或分泌物变多且具腐败性臭味。
导致子宫颈癌的主要因素是经由性交传染人类乳突病毒(HPV),造成子宫颈或阴道的细胞变化。吴教恩建议有性经验的女性都要做抹片检查。
筛检方式:子宫颈抹片。
据国健署统计,30岁以上的妇女,每三年做一次子宫颈抹片检查可降低约70%子宫颈癌死亡率。
6. 胃癌筛检
胃胀痛、反胃、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胃灼热感、食欲变差等,都是胃癌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这些症状与一般肠胃疾病相似,因此容易被忽视。
胃癌跟饮食、种族、基因有关,在胃癌发生率高的日本和韩国,国民定期1~2年做胃镜检查。曾动过胃切除手术者、得过胃幽门杆菌者也属高危险群,吴教恩指出,胃幽门杆菌患者若治好,可以减低其它家人在未来得胃癌的概率。
筛检方式:胃镜。
一般民众建议40岁以上在定期健康检查中加入照胃镜选项,胃癌高危险群应每2~3年安排胃镜筛检。
7. 口腔癌
口腔癌的症状包括口腔内有两星期以上未愈合的溃疡或突出的溃烂硬块,口腔黏膜出现不明的白斑、红斑。口腔癌常伴有转移的颈部淋巴肿块。
嚼食槟榔、吸烟、喝酒等习惯是造成口腔癌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嚼槟榔超过十年。如果上述3种嗜好皆有,罹患口腔癌的概率会更高。
吴教恩指出,槟榔里的物质会造成慢性刺激和发炎,最后引发口腔癌。因为是长期性的伤害,即使已戒掉槟榔仍有可能罹癌。他提醒,若看到嘴巴有异常的黏膜变化,要提高警觉,可先到诊所检查,再由医生评估是否要到医院。
筛检方式:口腔黏膜检查。
30岁以上有嚼槟榔(包括已戒)的民众或吸烟者,应两年一次进行口腔黏膜检查,可降低26%的死亡风险。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