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专栏】欺骗与无视投资者——滴滴的故事

中国最大的网约车服务商滴滴,目前正接受中共监管机构的调查。对滴滴的指控涉及非法收集用户数据。该应用程序在中国再也无法下载。滴滴股价暴跌了20%。

滴滴于华尔街首次亮相仅仅几天后,中共就宣布对它进行调查。滴滴在华尔街的首次亮相,已被媒体广泛报导。中共宣布调查的原因显而易见,我将在这篇短评的稍后部分予以讨论。

然而,在探究这项宣布的时间点之前,重要的是要记住滴滴看起来是什么样的,即它是数据滥用者。受严密监控的信息发送应用程序“微信”的所有者腾讯,以及阿里巴巴,都拥有滴滴的大量股份。两家公司都有不可告人的数据泄露和信息管理不善的历史。

尽管滴滴是其在中国市场主导地位的代名词,但它也在全球其它14个国家运营,包括澳大利亚、巴西、日本、墨西哥和俄罗斯。去年,仅在巴西,滴滴的母公司滴滴出行就宣布完成了10亿次旅行。那么,如果你碰巧是滴滴的常客,是否有理由担忧呢?是否有理由认为,你的数据正在被不当地处理呢?考虑到有正在进行的调查,答案是肯定的。即使没有调查在进行,答案依然是肯定的。

情况并不像乍看上去那么简单

对于滴滴和非法收集乘客数据的行为,有诸多值得担忧的理由。正如我在别处所写的那样,北京的官员近来命令中国最大的科技公司与政府内部人士分享他们的数据。由于滴滴的总部设在北京,完全有理由相信,作为中国最流行的应用程序之一,滴滴最终将与中共官员共享其所有数据。也许它已经这样做了。

据美国联邦调查局(FBI)说,中共政权动用了其掌握的“一切工具”,“包括国有企业、学生、研究人员和表面上属私营的企业”,所有这些都是为了“系统地窃取信息”。那么,何不使用像滴滴这类应用程序呢?

但是,即使中共政权想使用滴滴来收集国内外数据,又将如何运作呢?无论如何,这些数据将用于何种目的?一个人只是从一个地方叫车到另一个地方,又有什么信息可以被利用呢?

这种心态虽然可以理解,但却是一种危险的短视。当我们想到像Uber和滴滴这类应用程序时,我们会把它们视为单一实体。我们会认为,它们只不过是叫车服务提供商。不过,Uber还提供食品配送、包裹递送、快递服务、货物运输、电动自行车和小型摩托车租赁等服务。Uber首先是一家大型科技公司。而叫车服务只是其强大弓弩上的一根弦。

滴滴也是如此。它在全球拥有5.5亿用户和数千万司机,远不止是一款流行的叫车应用程序。

根据近来的报导,除了提供汽车租赁和食品配送服务外,该公司还在大力研究“深度学习、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之类的创新”。最好是把滴滴视为一个不断扩大的群岛,而非一个单一的岛屿。

数据的误用和滥用

乘客使用Uber、滴滴之类的应用程序时,需要提供哪些信息呢?就是实时定位数据和付款信息。这通常涉及获取信用卡的详细信息。此类数据,一听就明明白白,但可以被不当地处理和利用。

更令人担忧的是,据领先的互联网安全公司诺顿LifeLock(NortonLifeLock)的研究人员称,像Uber和滴滴这类应用程序,经常“要求用户链接到一个社交网路账户上,通常是脸书,作为验证身份的一种方式。用户这样做之后,就授权了该公司获取其脸书账户中的个人信息”。

此外,正如诺顿LifeLock团队所警告的那样,“如果乘客在坐完车之后,不关闭位置信息访问权限,该应用程序就可能全天候地追踪和收集用户所在位置、去往何处的数据,有时甚至是他们在那里待多久的数据。”换言之,一个人的行踪很可能会被无限期地追踪。

宣布调查的时间点

中共打压滴滴的力度凌厉而迅猛。为什么是现在?

据对冲基金经理、中共政权直言不讳的批评者凯尔‧巴斯(Kyle Bass)说,这场打压应当被视为无异于“对美国的一大羞辱”。考虑到对滴滴的禁令是在美国独立日下达的,这位海曼资本管理公司(Hayman Capital Management)的创始人提出了一个非常合理的观点。

正如巴斯所说,“中国人深信术数和命理”,这就是为什么他们选择首先拿走“美国投资者的钱”,然后在7月4日取缔滴滴。随着这一消息突如其来地被宣布,许多美国投资者都遭受了经济损失,一些甚至遭受了严重损失。那么,能够或应该做些什么呢?

巴斯认为,应当允许投资者“取消交易并追回钱款”。

那些被骗的人会得到应得的公正吗?

也许会。美国股东们现在正在对这家中国公司采取法律行动。为了所有美国投资者的利益,让我们期待正义得到伸张吧。因为,正如巴斯很清楚地概述的,滴滴的溃败是对美国人民公然的“羞辱”。可悲的是,这并非首次无视投资者的行为,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买方要当心!

作者简介:

约翰‧马克‧格利恩(John Mac Ghlionn)是一名研究员和散文家。其作品已被《纽约邮报》(New York Post)、《悉尼先驱晨报》(Sydney Morning Herald)、《美国保守党》(The American Conservative)、《国家评论》(National Review)、《公共话语》(The Public Discourse)和其它不错的媒体所出版。他还是媒体Cointelegraph的专栏作家。

原文:Didi: A Tale of Deceit and Disrespect刊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浩宇)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