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清涟:制裁与反制裁的博弈——欧盟的分裂

俄乌战争从2月24日开始,持续至今。时至4月初,这场网络时代的立体战争的态势如下:战场上“拖”,将普京陷入战争泥潭甚至坟墓的战略未变;经济上“熬”,白宫于3月31日再度宣布释放战略石油储备达1.8亿桶,美原油价应声下跌7%,略高于100美元/桶,按拜登政府计划慢慢投放,可供给至11月,挽救2022年中期选举的选情;信息战完胜的乌方阵线从塑造英雄叙事改成痛诉俄军残暴。但不像以前那样,将俄军退军这种战略调整一律解读为因失败而撤军。其中最值得关注是持续一个月的制裁反制裁,终因俄罗斯宣布自4月1日开始,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必须使用卢布导致的欧盟分裂。

天然气供应为何成了俄罗斯反制裁的王炸?

根据普京3月底签署的一项法令,自4月1日起,如果俄罗斯的48个“不友好国家和地区”不用卢布支付从俄罗斯进口的天然气,后果自负。面临选择的,包括美国和欧盟27国。

这一法令公布后,欧盟想就此事以投票表决的方式达成一致,拒绝普京的提议,结果匈牙利一票否决。这意味着,欧盟还不能以整体的名义拒绝使用卢布结算天然气。

2月底西方发起全面制裁之初,其中将俄罗斯踢出Swift系统被视为“金融核弹”,评论认为在这枚“金融核弹”的轰击下,俄罗斯经济将土崩瓦解。其中的“大杀招”则是美欧盟禁止俄罗斯使用欧元和美元进行贸易支付,结果俄罗斯祭出的反制杀招是要买天然气,就得用卢布支付。

西方左派政府的领导者与智库都长于选战而拙于治国,在国际社会的纵横摆阖中,左派阵营一向只看自己手中的王牌与敌方的弱点,基本不考虑自己的弱点与敌方手中可能拥有的牌,左派阵营的媒体的宣传强化了这种认识。欧美这次两大失算,首先是忽视了Bricks这个国际经济平台的悄然政治化,尤其中美贸易战后中国准备与美国脱钩的未雨绸缪;其次是没考虑欧盟成员国的经济不是资源依赖型就是市场依赖型,不少甚至为二者兼具,欧盟的“带头大哥”德国就是资源依赖兼市场依赖的双料国,而且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由于对方是世界第一天然气供应大国,加上运输的特殊性,急切间难觅替代供方。

以下历史与现实数据很说明问题:按天然气出口量计算。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每年出口227.031十亿立方米;美国位居第二,年出口量为131.852十亿立方米卡塔尔每年的出口量为125.147十亿立方米,是天然气的第三大出口国。每年出口3.549十亿立方米的中国排在35位。

在追求绿色能源多年,甚至发明出碳排放权额度交易的欧洲,天然气成了刚性需求(Inelastic Demand,简称“刚需”)。所谓“刚需”,是指在商品供求关系中受价格影响较小的需求,与其对应的是“弹性需求”。从字面上,就可以理解“刚需”就是必须要有的东西,替代性很弱常见的刚需用品有住房、食盐、小麦、大米、各类蔬菜等。

当然,西方左派数典忘祖,全然忘记了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著名的全球化问题专家,国际政治经济学家、边缘-中心论学说的主要贡献者萨米尔·阿明的教导:“世界资本主义,是一个以富裕国家为基础的寡头垄断统治,通过五种垄断 ——技术控制,自然资源获取,金融,全球媒体和大规模杀伤性手段来维持其统治,并且由此生出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自然资源主权论。也因此,他们没想到俄罗斯在天然气供应方面拥有自然资源主权。

因为上述认知,欧盟从一开始就希望保留从俄罗斯继续进口天然气,因为这是关系到民生与经济的刚需。但是,认为自身永远正确的欧盟肯定是不愿意接受俄罗斯的条件的,可天然气又不能不买,于是欧盟委员会在4月1日当天向全部27个成员喊话,要求各国不要接受普京的要求,呼吁大家“团结起来”,既然当初签署的能源供应合同明确规定用欧元和美元支付,所以必须按合同写的来,其还扬言欧盟将对俄方进行“统一回应”,结果被匈牙利一票否决。

欧盟内部就取消俄天然气进口的分歧

这次的分裂,与2015年难民潮时期欧盟的分裂原因完全不同,除波兰、捷克、波罗的海三国纠结于对俄罗斯的历史恩怨之外,其他欧盟国家对俄制裁的态度与自身对俄罗斯天然气依赖度成正比,依赖度高的,反对能源制裁;依赖度低的,支持制裁。

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2021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了1550亿立方米天然气,约占欧盟天然气进口量的45%,占其总天然气消费量的近40%。在欧洲的主要经济体中,德国约50%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意大利这一数据的占比为46%,法国对俄罗斯依赖程度较轻,只有25%的天然气依赖俄罗斯供应;芬兰、塞尔维亚和拉脱维亚等国90%左右的天然气从俄罗斯进口;一些较小的欧洲国家则完全依赖俄罗斯,例如北马其顿和摩尔多瓦。

也因此,自2015年难民潮以来在反对接收难民方面保持高度一致的“维谢格拉德集团”这次发生严重分裂。维谢格拉德集团成立于1991年2月,由捷克、匈牙利、波兰、斯洛伐克四国组成的区域合作组织,因首次会议在匈牙利城市维谢格拉德而得名。这一次,四国分为两派:波兰与捷克坚决主张制裁,波兰总理成为欧盟内部最坚决的对俄制裁者;匈牙利与斯洛伐克则同意用卢布购买俄罗斯天然气。匈牙利总理欧尔班近期多次就俄乌冲突阐述该国立场,明确表示反对欧盟将对俄制裁扩大到能源领域,同时禁止通过本国领土向乌克兰运送武器,受到了捷克和波兰官员的批评。

还有国家在制裁与本国正常生活中考量,痛苦地抉择。比如对俄罗斯压力感受最大的波罗的海三国4月2日刚宣布拒绝卢布支付,但不到24小时,拉脱维亚天然气公司 (Latvijas Gāze) 宣布正在考虑以卢布支付俄罗斯天然气的可能性:“根据第一印象,俄罗斯卢布的结算程序并未正式违反制裁制度,而且是可能的”。

在匈牙利消费的天然气当中,俄罗斯天然气占比达64.1%。匈牙利官方数据显示,85%的匈牙利家庭是用天然气取暖的。4月1日,匈牙利领导人欧尔班说明了不抵制俄罗斯天然气的主要原因。他表示,美国能源价格高昂,匈牙利不可能用它来代替俄罗斯廉价天然气,这对匈牙利来说无外乎是自我毁灭。

只有两个欧盟国家有准备,一个是希腊,据资料显示,希腊40%的天然气和26%的石油从俄罗斯进口,早在俄乌战争发生之初,希腊能源部长斯克雷卡斯表示,希腊天然气供应商已经安排了额外的天然气供应渠道,已经与阿塞拜疆和阿尔及利亚签订了供应合同。

保加利亚的天然气有80%来自俄罗斯。该国从2011年开始,IGB项目是一条天然气管道,将从希腊的Komatori到保加利亚的Stara Zagora,长达113英里。但它的结束是在最需要的时候。保加利亚将成为欧洲的一个先锋,成为首批减少对俄罗斯能源依赖的欧洲国家之一。随着欧洲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寻求替代能源选择,该管道是一个历史性的步骤,将有助于使欧洲大陆的能源进口多样化。

芬兰VR集团(芬兰国有铁路公司)的物流分公司VR Transpoint响应对俄罗斯的制裁,于3月27日暂停了与俄罗斯的铁路货运交通。在暂停三天后,VR集团宣布,从3月30日起恢复芬兰与俄罗斯之间的铁路货运交通。重启两国间铁路货运业务的决定是该集团与英国当局进一步协商的结果,经澄清,制裁并不适用于VR集团的合同和协议。

欧盟制裁俄罗斯:杀敌一千,自伤一千二百

这一轮制裁是美国吹号角,欧盟积极响应,事先并未经过深思熟虑的西方国家集体大行动。

吹号角的美国是个资源、农产品均能自给的国家,制裁俄罗斯于自身影响不太大。但欧盟基本属于资源、农产品对外高度依赖的经济体,而且其中对俄罗斯的天然气依赖极强。按道理来说,欧盟不应该事先只想着痛打俄罗斯的“七寸”时的胜利感,却不想好自己的“命门”也在对方手中。这种忽视自身弱点的“料敌机先”必然导致上述被动局面,最后成了波兰总统莫拉维茨基批评的局面:一些欧盟领导人“将制裁当做他们不作为的烟幕”,“西方国家目前为止对俄罗斯的制裁根本不起作用,卢布汇率就是一个证明”。

俄罗斯财政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今年 3 月俄罗斯出口石油乌拉尔的平均价格为每桶89.05美元。2021 年 3 月为每桶 63.62 美元。与开战前相比每桶净利润多25.4美元,等于涨了40%,每天多赚2亿美元,一年多700亿,等于军费翻倍,估计这仗还能打很久。卢布还是一样的卢布,但是美元却弱化了。

关于本轮制裁,我想还是用哥伦比亚大学萨尔茨曼战争与和平研究所的研究员理查德·哈拉尼亚(Richard Hanania)的一段研究结论做为本文结语。在《无效、不道德、政治便利:美国对经济制裁的过度依赖以及如何应对》(Ineffective, Immoral, Politically Convenient: America’s Overreliance on Economic Sanctions and What to Do about It)这篇研究报告中,他在研究过美国制裁的两打以上国家的样本后,总结说:“在理论上,制裁是为了实现地缘政治目标。因此,即使制裁者付出了人道主义成本,但他们是否有可能从实现国家安全目标的角度出发?最好的研究表明,制裁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并最终造成生命损失,而且即使按照政策制定者设定的标准,制裁也会失败。此外,过去几十年的研究表明,经济胁迫更可能适得其反,而不是促进民主化和尊重人权等美国政治目标。”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