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衰退 5月环比下降18.8%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06月15日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经过一段狂飙突进的阶段后,于上月首次出现明显衰退,出口数量同比、环比双双大幅下降。财经人士分析指出,前些年的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转而向外国廉价倾销后,却遭欧美高关税反制,是导致中国电动车目前现状的根本原因。

中国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乘联会)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5月份,中国新能源车出口数量为9.4万辆,比去年同期(同比)下降4.0%,比今年4月(环比)下降18.8%,占当月乘用车出口的24.8%,较去年同期下降6.8个百分点。其中,纯电动占新能源出口的78%,A0+A00级纯电动出口占自主新能源出口的61%。

这是自4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出口连续第二个月出现环比下降,且下降幅度持续扩大。

而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6月14日发布的数据,中国新能源汽车5月份的生产总量为94万辆,销售总量为95.5万辆;总出口为9.9万辆,同比下降9%,环比下降13.3%。

其中,纯电动车(BEV),5月出口7.7万辆,下降13.8%,比去年同期下降22.3%;插电式油电混合动力车(PHEV)出口2.2万辆,比4月下降1.6%,年增1.3倍。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与乘联会各自发布的统计数据虽有少许出入,但总体来看,新能源汽车5月份的出口出现明显下降是一致的。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对陆媒表示,导致5月份新能源汽车出口下滑的主要原因是“欧洲市场反补贴调查及关税增加带来了挑战”。

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则在6月14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当前中国汽车市场“内需增长相对缓慢”,行业竞争进一步加剧,加上国际形势“依然严峻”,汽车行业总体运行“依然面临较大压力”。

今年5月22日,美国宣布对一系列中国进口产品大幅提高关税,其中电动车的关税从25%提高到100%;欧盟委员会则在经过数月的反补贴调查后,于6月12日通知汽车制造商,将从7月起对进口的中国电动汽车加征最高为38.1%的额外关税。

旅居海外的财经人士指出,欧美之所以纷纷大幅增加关税反中方低价倾销,根本原因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十年野蛮生长,盲目扩张,导致产能过剩的现象日益严重。中国的新能源车企在国内汽车市场内卷加剧的情况下,采取了依靠补贴以超低价对外倾销抢占外国市场的方式来寻求出路,引发了欧美国家的高度警惕与反制。

网络财经大V“财经冷眼”接受对大纪元采访时就坦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能严重过剩,国内消化不了,供给严重超过了需求,所以中国的电动汽车想出口到美国和欧洲各国。但是“因为中国电动汽车成本非常低,会冲击当地的电动车的产业”,所以这些国家纷纷对中国的电动汽车设置了关税壁垒和贸易壁垒。他说:“中国的车企发展的空间是非常小的,可以说是内外交困。”

(记者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林清)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