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的中共政治局会议再次提出“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让外界感觉一团迷雾。4月2日,谜底部分揭晓。同为政治局委员的中共组织部长李干杰和统战部长石泰峰罕见对调职务,堪称中共政治局冒出的一大变数。中共政局出现诸多传闻以来,这算是政治局内部激烈斗争公开化的一个实例。两人表面上只是位置互换的平级调动,但更大的变局正呼之欲出。
中共二十届政治局开启“能上能下”
中共政治局3月31日开会讨论第四轮巡视情况,仅称“发现一些问题”,却又突兀地提出要“着力解决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问题,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常态化”。
政治局会议关于巡视工作的表述中,以往的“习核心”没有再被提及,还第二次提出“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无疑预示了某种变化。
2024年10月,中共曾公布了第四轮巡视的34家中央和国家机关单位,包括:中宣部、统战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台办、中央党校、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经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浦东干部学院、井冈山干部学院、延安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妇联、文联、作协、归国华侨联合会、新闻工作者协会、台湾同胞联谊会、宋庆龄基金会、工商业联合会、民族事务委员会、文化和旅游部、广播电视总局、新华社、社会科学院、广播电视总台、文物局。
“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果然是有所指。政治局会议后,统战部部长石泰峰就和组织部长李干杰对调职务。这两人成为中共二十届政治局“能上能下”的首例,只不过是互换位置,“先下后上”,也勉强可以算一种轮岗,当然极不寻常。
统战部和一些统战机构刚刚被巡视过,石泰峰就卸任统战部部长,似乎显得他的工作不达标,不知是否被算作“乱作为、不作为、不敢为、不善为”。
李干杰原来应兼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调任统战部部长后,估计应无法再兼任这一职务,权力等于被削弱。李干杰也兼任“习思想”教育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恐怕也不能再兼任,“习思想”的学习估计会不了了之。李干杰还兼任延安干部学院、浦东干部学院和井冈山干部学院的院长,恐怕也不能再兼任。
石泰峰从统战部长转任组织部长,握有人事大权,似乎获得了更多实权,但能否迅速获得李干杰原来的上述兼职头衔,应是下一步看点。
石泰峰名义上更大的头衔是中共政协第一副主席,如果因此而卸任,又等于丢了一个较高的名头。同样,李干杰能否及时被递补为中共政协副主席,特别是第一副主席,也是下一步的看点。
李干杰随中共党魁失势?
李干杰的职务变动似乎早有预兆。2024年下半年中共党魁外出调研时,以往常常跟随左右的李干杰就不见了踪影。现在看来,不仅仅是中共党魁失去了“核心”地位,李干杰的权力也可能早就被限制。“党中央”最终还是觉得李干杰在组织部不顺手,干脆撤换,但暂时又不能让他真“下”去,只好换到统战部任职。
做出这一罕见决定的“党中央”,可能不限于政治局的范畴,主要的推手或许来自政治局之外,比如传闻中的胡、温等人。
新华社关于中共政治局成员的专题报导中,李干杰上一次被公开报导是3月5日在中共人大会议期间参加陕西代表团的讨论,但不是单独报导,而是与各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等的报导放在一起。当时他说,“过去一年发展历程很不平凡,能够交出一份可圈可点、很有分量的成绩单”,根本在于有习近平的“领航掌舵”和“习思想”的“指引”。由此可见,李干杰仍在力挺习近平,这恐怕也是他被调职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比之下,在同一报导中,石泰峰没有说上述类似的话,只是照搬了政治局会议公开的标准套话。他应该算紧跟形势,没有再力挺习近平。
李干杰选择继续紧跟习近平,应该有他的理由,因为正是习近平不断在提拔他。李干杰的专业是核能技术,前期的任职经历基本没有离开他的专业,包括2000年进入环保总局核安全司。2008年,李干杰任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兼核安全局局长,他在这一职务上停留了8年,眼看升职无望。
2016年10月,李干杰忽然被调任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2017年5月又迅速回炉环境保护部任党组书记,接任环保部部长。2020年4月,李干杰调任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省长;2021年9月接任山东省委书记。8年寂寞之后,李干杰只用5年就完成了官场的迅速跳跃。
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上,57岁的李干杰进入政治局,成为中央书记处书记。李干杰也被称为清华帮的关键成员,习近平才是他不断升迁的关键。2023年的中共人大会议上,李干杰被列为主席团中排名第二的常务主席,仅次赵乐际。随后,他兼任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习思想”教育领导小组常务副组长;2023年4月接替陈希,担任中共组织部部长,成为习近平身边不可或缺的人物。
如今,习近平明显失去权力,但李干杰仍在力挺,看上去也随着失势了。4月2日,李干杰以统战部部长身份主持长江生态环境保护监督工作座谈会,多少算回到了老本行。
习阵营被公开打散、分化?
3月25日,石泰峰还以中共政协副主席身份参加提案交办会,谈论所谓政协提案工作;3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后,他就转任中共组织部长。石泰峰的政协副主席头衔一时应该不会被随便拿掉,至少还得搞一次政协常务委员会,他才能正式卸任;如果李干杰没能接过这一头衔,今后的仕途可能基本终结。
即便李干杰能获得政协第一副主席的头衔,并继续排在胡春华之前,但恐怕也算胡春华之后政治局委员落魄的第二人。李干杰今年61岁,应该正在设想着下一步晋升政治局常委,但突如其来的变动意味着,他恐怕没有希望更上一层楼了。李干杰的失势,应该也是中共党魁失势的又一大例证,习近平的左膀右臂眼看失去了一个,习阵营的核心层正在被打散。
石泰峰也是习阵营的人马,算党校系的关键成员。与李干杰不同的是,石泰峰2001年已经是副部级,任中共党校副校长、兼党校组织部部长。2007年,习近平被确定为接班人,晋升政治局常委,兼任党校校长,成为石泰峰的直接上司。
2010年,石泰峰调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组织部部长;2011年升任中共江苏省委副书记、兼组织部部长。2012年习近平上台后,2015年11月,石泰峰成为江苏省副省长、代省长,2016年1月成为省长;2017年4月升任中共宁夏党委书记。2019年10月,石泰峰转任中共内蒙古党委书记,并大力反腐,被认为重点清洗了前任胡春华的人马,为习近平抓住了胡春华的一些把柄。石泰峰在任期间,也严格执行习近平的命令,在蒙古族中小学强推汉语教学,引发大规模抗议。
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上,石泰峰进入政治局,成为排名第二的中央书记处书记,随后任统战部部长;2023年3月成为中共政协排名第一的副主席,压住了其后的胡春华。石泰峰即将69岁,安排在政协养老符合逻辑,同时又能替习近平变相监视王沪宁、胡春华。
如今,石泰峰被调任中共组织部部长,等于从二线回到一线;虽然看上去似乎重新获得了更多实权,但他估计无望晋升政治局常委。组织部部长在中共党内无疑是一个关键的要职,石泰峰或许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人选,也可能是一个临时过渡式的安排。他没有继续力挺习近平,也基本没有机会竞争政治局常委职务,同时又有组织部的工作经历,目前政治局内部似乎没有人比他更适合顶替李干杰了。
石泰峰虽然成为组织部部长,但党内重要职位的任免,应该不会再听命于习近平,而是需要严格按照现在的“党中央”号令行事。石泰峰也是习近平提拔起来的,如今却要及时转向,服务于现在的“党中央”,实际等于习阵营在被分化。
接下来可能是谁调职?
石泰峰和李干杰的对调,开启了政治局成员的“能上能下”,这一变动不但是中共党魁进一步失势的重大信号,还可能成为其下台的前奏,他原来构建的核心层或许还会发生变化。
政治局会议刚刚讨论的第四轮巡视,宣传机构基本被巡视了一遍,包括中宣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人民日报社、求是杂志社、光明日报社、中国日报社、经济日报社、科技日报社、广播电视总局、新华社、广播电视总台等。
4月2日,新华社一名副社长换人,还有教育部副部长换人。石泰峰无法如此迅速地领导完成相应的考察、建议工作,这应该也不是李干杰临走前的最后工作,表明“党中央”能够随时操作谁“能上能下”,中共组织部长不过听命行事而已,甚至政治局会议的确认可能也只是走一个过场。
中共组织部被调整,另一个关键的宣传部接下来是否也可能被调整呢?
现任中共宣传部部长李书磊同样是党校系,习近平2007年任党校校长后,李书磊2008年升任党校副校长;2014年1月调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2015年12月任中共北京市委常委、纪委书记;2017年1月任中纪委副书记;2020年12月任党校常务副校长;2022年5月任中共宣传部常务副部长。
2022年10月的中共二十大上,58岁的李书磊进入政治局、成为中央书记处书记,随后晋升宣传部部长,顶替了黄坤明。黄坤明虽然连任政治局委员,但被调任广东省委书记,在政治局委员中反而排名末座,与陈敏尔一样成为习阵营内部的失意者。假如黄坤明和李书磊两人再互换位置,或者有第三人搞一个转轮盘,估计就更有意思了。
中共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仍未现身辟谣,如果真的被抓,将成为第一个出事的中共二十届政治局委员。随着中共党魁的失势,中共政治局正酝酿着更多的变数。
本文只代表作者的观点和陈述。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刘明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