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论坛】世界水循环报告 三峡大坝破坏水循环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11月16日讯】全球水经济委员会10月17日发布一项新的报告指出,人类有史以来首次打破了全球水循环的平衡。报告警告说,如果不采取行动,到2050年,水危机将会导致人类面临粮食风险。报告还特别列举了中国的五大问题,首当其冲的是三峡大坝等水库。

10月21日,中国北部多个沿海城市,出现海水倒灌,部分城区被淹,民众损失惨重。难道中国的水问题已经开始了吗?

世界水循环报告 点名三峡大坝破坏水循环

旅居德国的知名水利、环保、生态问题专家王维洛在新唐人《菁英论坛》节目中表示,水循环和我们都是息息相关的。理论上抽象地讲,就是水的形态,第一是物理形态,第二是地理位置的变化,就叫水循环。直观地讲,水从大海上受到太阳的热照以后,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然后在空中受到大气环流的影响,它就运动,比如说运动到大陆的上游,由于条件的改变,就变成降雨,降到陆地的地面上,就形成了径流,它可能进入河流,也可能被植物或者是树所吸收,或者是进入到地下水。到地下水以后,也有可能进入到深层的地下水,然后才很缓慢地进入到大海,或者是它又回到了浅层的地下水,又回到了河流,回到大海,这就算是一个循环,它是在无穷的循环当中。水是可再生的资源,对于可再生资源,目前没有一个国家是征税的,唯有中国现在开始征税。

王维洛说,10月17日,全球水经济委员会发布了一项题为《水经济学——将水文循环视为全球共同利益》的新报告,把水循环失衡的最主要原因,归结于人类活动的干涉,就是过度开发。报告认为中国的问题比较典型。我们都知道,中国是水资源相对比较好的国家,比非洲的国家好。中国人均占有水资源的情况比德国、欧洲的一些国家都好。中国水循环人为干涉的问题,是中共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斗出来的。

王维洛表示,报告特别点名三峡大坝对于水循环的破坏,并具体说明了在中国大概主要有五个问题,第一个就是三峡大坝的问题。我们讲这个三峡大坝,比如说此时此刻,长江下游中国最大的鄱阳湖,已经进入极枯水位,湖底露出水面。但是今年6月底、7月中旬的时候,潘阳湖、洞庭湖还发洪水,还是最高水位的时期,而3个月以后它就已经到了极枯的水位,这不是自然现象所造成的。

洪水之后,三峡大坝放水,今年公开报导是开了9个孔,有自媒体报道,实际上是开了11个孔泄洪。泄洪对下游的破坏是比较厉害的,因为它的冲击力很大,出闸门时候的水速能达到每小时120公里,比美国高速上开汽车的速度还要快,所以,水下来后对河道挖深的作用很大。

王维洛说,长江中下游,比如说潘阳湖的干涸情况,有一个原因就要归之于长江河道不规则的挖深。在潘阳湖湖口起码挖深了4米到10米,所以它在枯水的时候,水位就特别低。长江干流水位低的话,它就把潘阳湖的湖水给抽干了,因为水往下流,所以就很容易抽干,造成对下游水量供应不足。为了满足在枯水时发电的要求,现在要把三峡水库水位抬高到175米,同样也有长江口海水倒灌的问题。

中国北方城市海水倒灌原因分析

王维洛在《菁英论坛》表示,现在我可以比较肯定地说,对于营口市、盘锦市、锦州市和葫芦岛市的海水倒灌的原因,就是这4个市在辽河入海口的地方,就是在辽河三角洲的地方大量地围垦城市用地。

我老家在杭州,杭州湾的潮水是中国最大的、最明显的,是因为它的地形原因,它是一个喇叭口。这个喇叭口在海水突然间倒灌的时候,水位上升得很快。辽河三角州,辽河的喇叭口基本上已经看不见,变得很小了,三角洲现在基本上都已经用围堤,就是海堤或者是公路加海堤,一起把海水原来能占有的地方变得很小。那么在同样潮水量的情况下,水位就升得很高,因为地方小了它就升得很高。而且潮水有一个特点,它进来了以后马上就退出去。为什么在盘锦、营口、锦州、葫芦岛市这些民居家里被淹,起码被淹了半天或者一天以上,就是因为水越过了海堤,进入到本来保护的城市建设用地上,然后它被堤挡住退不出去了,所以就淹了房子。

中文大纪元报纸主编郭君在《菁英论坛》表示,中国北方发生海水倒灌,中共的专家说是发生了异常的大潮,但这个解释不通。因为如果发生大潮,日本、韩国和台湾都应该有类似的情况发生。华北平原在沉降可能是主要原因。

郭君说,十多年前,这个问题就已经非常严重了。官方媒体2011年的报导说,华北平原地面沉降量超过200毫米的区域已达6万多平方公里,占华北平原面积的一半。北京、天津、沧州这些地方沉降最严重。200毫米就是20釐米、0.2米,但还有更严重的地方,比如河北的沧州,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2010年,大约沉降了2.4米。

华北平原沉降的主要原因,一个是黄河下游水量减少,等于是对地下水的补充减少;另一个是地下水开采过量。华北是中国地下水开采最厉害的地方,很多地方出现地下水的大漏斗,就是说地下水没了,地面一定出现沉降。

我觉得华北平原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可能是这次海水倒灌的主要原因。这种趋势对整个中国华北、北方地区的影响会很大。地面沉降会带来很多问题,当然最严重的影响还是水的问题,中共治水的方法就是与天斗与地斗,结果是河流都没有水了。北京本来是一个水资源很充足的地方,现在也要靠南水北调来维持。

南水北调严重冲击中国水系统

王维洛在《菁英论坛》表示,南水北调工程对中国整个水系统有很大的冲击。比如说本来是流到你们家的水,现在它要流到其它地方去了。长江流域原本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地方,全球水经济委员会的报告里面,在中国的问题上提到降雨增加。降雨增加是指在西北地区,而在长江流域这边降雨减少,就是原来中国认为水多的地方,现在降雨减少了,原来中国北方现在降雨是增加了。

王维洛说,北京现在南水北调的水是用不完的,它就用来回灌地下水,如果水位下沉的话,它用南水北调调来的水补充。南水北调是国家工程,中共要撑着面子,不能说水是够用的。所以在十四五规划里面,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要扩建,它要过黄河到沧州,就是地下水下降最严重的那个地方,经过沧州到天津。中线也要扩建,首先从三峡挖一个地下隧道到丹江口下面,保证丹江口上面,可以多出将近90亿立方米的水,供北京、北方使用,包括还要给雄安新区再建两个水库。那么西线方案的比选,大半都已经建了,就是从金沙江、大渡河和雅砻江这三条河上一起向黄河输水,每年输170亿立方米的水,到北方地区进入黄河,这样就造成了原来的长江会很快地出现水资源缺乏的问题,而黄河流域会出现水资源过多的问题。它的自然条件就造成了那个地区就是一个半干旱半湿的地区,是不需要这么多水的,它也不能和这么多水一起共生。

而且黄河还有个最大的问题,就是中国黄帝治水治了几千年,它就是在两个措施里面跳来跳去,一会儿叫做宽河固堤,黄河河道修得特别宽,两边的堤做得很坚固,叫宽河固堤;一会儿又说是束水攻沙河道又修得很窄很窄,用滩堤的水把沙冲到海里面去,所以历代的黄帝就是在这两个措施之间跳来跳去。习近平治水也是这样,他也不知道应该是往左走还是往右走,应该宽河固堤好还是要束水攻沙好,所以他是收放自如,一会儿收一会儿放。

王维洛说,黄河有个最大的问题,也是水循环问题里面最主要的问题,黄河的下游是没有流域的,黄河下面只有一条河。习近平2019年在郑州开了一个黄河会议,2021年的时候在济南开了一个黄河会议,2024年在兰州开了一个黄河会议,难道他不知道郑州不在黄河流域?郑州尽管紧靠着黄河,但它不在黄河流域,它的水不流到黄河里面去,它的水是流到淮河里面去。济南的水也不流到黄河里面去。为什么它们都不是黄河流域的呢?因为黄河像一道墙一样,比它们旁边的地面高出十几米,形成一个对这个城市一个很大的威胁。如果我们说水循环失衡的话,这就是失衡,本来郑州、济南的水就应该流到黄河里面去。

王维洛表示,如果不解决黄河水的水循环的问题,黄河下游的水永远进不了黄河,永远高出地面十几米甚至二十米,这是一个非自然的现象,如果中国不解决这个问题,就无法说我们恢复了水循环的问题。

中共破坏水资源 导致风水大变

大纪元资深编辑与主笔石山在《菁英论坛》表示,黄河的整个治水工程,和中共的所谓调水工程出现很多问题。所有的水循环其实都是一个系统,它有大循环,是一个全球的气候性的水循环,在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局部还有小的水循环。你那个地方有个湖,你这个地方的风水就好,这是中国人讲的风水好,风调雨顺。但是现在各种调水工程和水利工程,把很多区域的小的水循环全部破坏掉。你原来有这么多水,现在没这么多水了,你这个地方就变了。

所以说,整个中共的水利工程,包括现在的南水北调只是其中一个工程,还有很多其它小型工程,就把中国大量的风水全部给改变了,造成整个人类的活动都要随之发生改变。比如说潘阳湖、洞庭湖几千平方公里的水面,它的水蒸气对周围的人类生活是很重要的,如果它缩小了没有那么多水,周围的人类活动都要随之发生一些变化。

石山表示,中国人现在碰到的问题最严重,因为人为的破坏太多了,所以中国的水问题,未来将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但全球的问题,恐怕对全人类来讲也是非常大的。

郭君在《菁英论坛》表示,我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报告,它认为未来一个世纪将是争夺水资源的世纪,可见未来水资源的重要性。报告说,上个世纪很多战争是围绕石油展开的,下个世纪可能很多战争和水有关系。

郭君说,人类文明和淡水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所有的古代文明都在大河附近,现在区域性的地缘经济规划,水也是一个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水的问题本质上是淡水的问题,是可以通过海水淡化来解决的。比如说以色列,就可以发展出非常先进的海水淡化技术,关键是价格,如果水的价格高到一定程度,估计各国都会开始想办法搞海水淡化,但不管怎么说,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会非常巨大。

新唐人、大纪元推出的新档电视节目《菁英论坛》,是立足于华人世界的高端电视论坛,该节目将汇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热点议题,剖析天下大势,为观众提供有关社会时事和历史真相的深度观察。

本期《菁英论坛》全部内容,敬请线上收看。

《菁英论坛》制作组

转载和引用《菁英论坛》文章 ,请保持原文内容,并标明出处。

(责任编辑:刘明湘)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