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英论坛】大陆学生自杀事件频发 谁是凶手?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4年12月21日讯】2024年,对中国人来说不是一个好的年份,经济下滑失业严重,社会冲突和恶性治安事件频发。还有一组数字应该也能反映出中国人今年的窘境,这就是自杀人数急剧上升。

但最令人震惊的是,最近一段时间出现的年轻学生自杀潮,有些地方情况尤为严重,甚至地方政府紧急下令停止考试来应对。中国的学生压力有这么大吗?中国的教育体制到底什么地方出了问题?

大陆爆发学生自杀潮 教师揭开真相

独立电视制片人李军在新唐人《菁英论坛》节目中表示,今年以来,网上不断传出学生自杀的消息。最近,流传一则视频,一名陈姓博士生导师在演讲中说,深圳3个月就有100名学生跳楼,可想全国有多少。此外,网上还传出各地学生自杀的消息。苏州有3名中学生,因为不堪忍受沉重的作业负担,手拉着手跳楼;江苏无锡市一所高级中学,最近也有5名中学生一起跳楼;还有山东省一所高级中学,在一个月内有4名学生跳楼;成都、重庆2024年年初开学那几天,就有30多名孩子自杀,等等。这些消息让人看了真是心惊肉跳。

大纪元记者采访了一些武汉的学生、家长、老师。有家长在武汉一个学生家长群里,统计的数字显示,从2024年9月到11月,3个月有33名学生跳楼,平均1个月就有11人。还有老师在群里说,这还是保守数字,不止这些。据说武汉今年就是因为这个原因,好几个区都取消了中考。

李军表示,这个现象一定要引起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一个孩子跳楼,整个家庭可能就毁掉了。这么多孩子出事,那属于社会灾难了。

原中国江西教师翟德云在《菁英论坛》表示,中国的中小学生学习压力是世界之最。中国的孩子为什么会走上极端的道路?有什么心理问题?我想实际上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的压力。

第一个方面,是学校教育体制上出了问题,它给学生一个评估,这就有一个等级制了,这无意间就给学习压力比较大的孩子,或者说某一学科学习能力差的孩子,把他们给隔离开来了,变成了一个下等人了。比如,你英语好,你可能会在英语方面找到自己的自信,但是你不可能每门功课都好,这样的话,你可能在某些功课上就会受到排挤,就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这种压力其实是非常大的。

校园暴力,我们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它是用拳头说话,但是这种心理的冷暴力、同学之间的嘲笑、老师对你的冷落,可以说是渗透在每一个同学身上。实际上变成每一个人都能够在自身中找到自己失败的地方,就是说它用这种相当于丛林法则的模式,把所有同学的自信心给你全部打掉了。

我们知道,中学生在生理发育期的过程中,心理承受力是非常脆弱的,很难承受这种来自于方方面面的、又是变化莫测的压力。所以说,这种等级制形成的压力,其实是主要的一个压力来源。

另一方面,教育上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就出在产业化上。因为教育产业化之后,它就有一个所谓的导向问题。就是说它办学的目的是为了去赚钱,所以它在很多政策制定上就出了问题。比方说,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教育部把大学定为985院校、211院校,给大学定一个等级,就是让你们这些人要往这个方向去走。在社会导向上,它们做一个配套。

翟德云说,因为要产业化,它就要有个诱导机制,这就是一个诱导机制。就说你以后包括高考、考公务员,就有一个前提,要211大学毕业的,政府的某个机关它可能就要985毕业的,就是说给你一个这样的社会导向,最后导致大家就觉得说,如果不走这条路,以后孩子就没出息了。

那怎么来做这件事情呢?家长就要投资。家长在孩子成长这一块,没有辨别力,也没有专业素质和素养。他在给自己的孩子做一个定位时,会无意之中受到这种教育产业化的影响,认为只有考上985、211大学,我的孩子才有出息,因为这是一个导向,而家长对这个导向缺乏认知。

翟德云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是不是要按照中共给我们的这种教育模式去做?它的这种评估标准你有反思过吗?如果我们没有这一方面的反思的话,就会导致一个情况,我们就变成用它的标准去套我们每个孩子。

其实我们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你根本没办法用一种军事化的、这种模块化的方式去给每个孩子定制。所以变成了中国培养出来的孩子没有创新意识,现在更多的孩子身、心两方面都做不到健康,而身心能够健康快乐地成长,身心的健康是教育的本来的基本点。这个基本点你丢掉了,那你追求的后面的东西都是空中楼阁,更不要说我们本身这个标准就是问题。标准都出了问题,家长又没办法去反思。

我要跟家长说,因为中共这个体制的存在,你也不要去寄希望于老师能做出多少的改变。我们今天谈的这个话题,家长是有主要责任的。孩子还小,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大,不管面对学校的、还是生活的、还是学业上的所有的问题,家长要具备帮助他们去排解的能力,这是每个家长都要做到的。孩子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这两个健康成长一定要放在第一位。

翟德云表示,很多时候他们的成绩,并不是你评估我们孩子如何努力的一个标准,这个评估标准是共产党给你的,在中国你不读好书可能就没有未来,但是你现在是用静止的眼光看问题。中国目前的这种状况,并不代表它的未来是这样,作为一个家长要动态地去看待这些。

经济危机与道德信仰缺失 导致自杀人数猛增

大纪元资深编辑与主笔石山在《菁英论坛》表示,中国社会人与人之间没有亲密关系,相互信任,相互承诺,然后大家能够合作。这种信任关系、亲密关系就是小的时候建立的,最重要的就是跟家庭建立,跟父母首先建立,但中国的学生却是很惨的。

资深媒体人郭君在《菁英论坛》表示,中国的中小学生的压力非常大。我是个受害者,我以前是湖北黄冈中学的,我们学校是全国第一,考的都是北大、清华、科技大的。当年我读书的那个时候,我们每天早上五点多天没亮,顶着月光就起来了,学到晚上十点,没有周末,没有寒暑假,我那时候非常痛苦。现在,我每次和在美国长大的孩子说起我小时候读书,他们听了都害怕,说那是魔鬼学校。

刚才翟老师说的那个等级,我们黄冈中学就是严格的等级,每个星期你的排位都在变,然后还有学习代表,这个代表那个代表,全部都是等级。每一周,你的等级都在变,你的生活就是为这个等级,学校也全是这个。就是那种强制学习,那时基本上所有的考题,我都背得下来。学校的那种折磨,让我感觉生命除了这个没有任何快乐,非常痛苦,你不知道活着干什么,像我这种思想比较多的人,那就是痛苦万分。

郭君说,这确实是有民族传统的问题,“子不学,断机枢”,我们这个民族两千多年前就这样了。就算是在美国、在海外,华人学生也是最勤奋的,家长也是管得最紧的,当然平均来说成绩当然是最好的,这也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中国是一个官本位的国家,读书做官是我们这个民族文化的一种信仰,所以强调读书是官本位体制,持续了几千年的一个必然结果。

本来现代化社会进入了这种开放型的结构,但中共的体制,它反而是强化和固化了这种官本位体制,所以情况反而是越来越糟、越来越严重了。现在出现学生自杀潮,这个显然是经济危机带来的压力传导增加了。经济不好,学校老师的压力也增加,家长的经济压力也增加,然后社会环境气氛都开始恶化,这种社会压力会通过各种有意无意的方式,传导到最弱势的群体,而少年儿童这个群体也是社会上弱势群体的一部分。

郭君说,风调雨顺、政通人和,通常和父慈子孝、夜不闭户联系在一起的,反过来其实也是一样。如果经济危机严重,社会危机也一定是严重的了,家庭矛盾也会大大增加。我们知道,最近两年中国家庭资产大幅度缩水,主要是因为房地产价格下跌,再加上工资下调,生意难做的情况就相当严重,总之这种经济压力大,变成了生活压力,又变成了心理压力,之后传导到弱势群体中,会更加严重,就包括青少年群体,这是中国社会的另外一个特点。

李军在《菁英论坛》表示,2024年中国人自杀的数字,有相当大幅度的上升。最近我看到一份据说是网易公布的一个统计,说中国2024年上半年,就有23万人自杀,而2023年一年是26万,同比暴涨了76.9%。中国的自杀率已经达到了世界平均值的3.29倍,其中大概有80%的人是因为负债。

还有一个欧洲的研究报告说,中国占全世界自杀人数总数的30%,还有说实际的数据应该是90万左右。我觉得数字远不止23万,因为中共政府的透明度低。青少年自杀人数明显增加,15岁到24岁自杀的占总人数的26.64%,且呈现持续上升趋势。

郭君在《菁英论坛》表示,中国人讲究善恶有报,中国人认为自杀也是一种犯罪,因为他讲来生往世,你自杀等于是自己结束生命是犯罪,中国人说活着是还债,所以这是一个中国的传统,中国人他是没有自杀这个传统的。但共产党体制下,自杀的情况是越来越严重,这和共产党的唯物主义教育和宗教缺失有很大的关系。

郭君说,唯物主义的价值观一切都是假的,只有物质才是真实的,这种价值观离开了哲学领域,到了社会普通民众这里面,它就变成一种财富至上、物质至上的一种价值观了,人生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发家致富。当然我不是说这种思维是错的,但这种绝对化的价值观,确实会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心理问题。

我和一名中国心理学家教授谈过,他认为如果按照欧美的标准,中国人百分之百有心理问题,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比例大概是五成以上,这些问题在中国不会被当作问题,这才是中国最大的问题。他也认为,中国社会缺乏超越现世的价值,而且政府非常粗暴地垄断了几乎所有人文关怀的渠道,就是说全力打压各类宗教和信仰,这确实是导致中国很多社会问题的一个根源。

郭君说,中国社会本来就存在很多价值观、道德观的缺失,缺乏超越现实、超越现世的人文精神,其中一个结果就是,一旦一个人受到打击陷入绝望,基本上是很难自拔的,他找不到另外一个支点把自己拔出来,很难摆脱,这是中国社会现在一个很大的问题。

新唐人、大纪元推出的新档电视节目《菁英论坛》,是立足于华人世界的高端电视论坛,该节目将汇集全球各界精英,聚焦热点议题,剖析天下大势,为观众提供有关社会时事和历史真相的深度观察。

本期《菁英论坛》全部内容,敬请线上收看。

《菁英论坛》制作组

(责任编辑:李红)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