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算力梦碎?弘信电子业绩崩塌 8万股民损失惨重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4月18日讯】连续多年亏损的上市公司弘信电子(300657.SZ),在宣称全面转型进军“AI国产化算力平台”后,去年业绩曾大幅回升“扭亏为盈”,吸引了数万散户投资。今年第一季度业绩却毫无预兆地大崩塌,不但净利润年减逾七成,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净额更暴降超九成。财报一出,公司股价立即暴跌,众股民哀鸿一片。

在市场上被称作“DeepSeek概念公司”的厦门弘信电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 弘信电子),4月15日晚间发布了2025年第一季度的财报。显示该公司今年一季度的营业收入为15.87亿元,同比下降了4.97%;净利润680.1万元,同比下滑75.8%;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95亿元,同比下滑90.3%。

这份财报一出,市场上顿时炸了锅。净利润以及经营性现金流的大幅下滑,引起了股民们的恐慌。4月16日早盘,弘信电子股价暴跌超过12%,众多投资者损失惨重。

蹊跷的是,去年下半年以来,弘信电子刚经历了一轮暴涨。从2024年8月至2025年3月,其股价一路从13元上涨至47.6元的峰值,涨幅达到了270%。与此同时,这只股票的股东人数也从3.23万户,猛增至今年一季度末的8.42万户,翻了1.6倍。

该公司发布的2024年年报数据也显示,去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8.75亿元,同比增长68.91%,归母净利润5681.57万元,一举扭转了过去连续数年亏损的局面,实现了利润的“扭亏为盈”。

那么,在过去半年多大时间里,究竟是什么原因吸引了数万投资者买入该公司的股票成为其股东呢?2023年下半年AI算力概念的引入,是弘信电子情势逆转的关键。

资料显示:弘信电子的传统主营业务为柔性印刷电路板(FPC)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占其总营收的比重超过50%,但该公司同时也涉足了背光模组、算力及相关业务。

2023年4月,弘信电子宣称,该公司与燧原科技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全力打造“适合人工智能应用与训练基础能力的国产化算力平台”,推进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业务的落地云云。

2024年弘信电子的业绩出现了明显逆转。公司公布的数据显示,当年其算力业务收入达19.88亿元,占总收入的33.84%;毛利率达到19.72%,比其传统电子业务高出15个百分点以上。弘信电子还声称,依托ALL IN AI(一切尽在人工智慧)的战略,公司将全面转型为“智能硬件及算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

2025年1月,弘信电子又宣布,公司与燧原科技的战略合作再升级,将“共筑国产算力新生态”。同时,该公司还与摩尔线程签署了合作协议,宣布要打造“自主可控的AI人工智能软硬件基础设施”。

受到发展AI算力概念的加持,加上弘信电子2024的业绩与前几年相比有了明显的进步,这一切都拉高了投资者对这家公司前景的希望值。

然而,正当众多投资者满怀希望地期待着弘信电子继续高歌猛进之际,该公司的业绩却陡然来了一个大变脸,让广大散户投资者损失惨重。这种过山车般的突变,让一众股民难以接受。网络社群中很快就传出了质疑该公司是否设计了一个“杀猪盘”的流言,也有网民直言这是AI算力概念感召力破产的后果。

实际上今年3月以来,弘信电子的股价就已经开始下滑。在短短一个月内,从47.61元跌至25元左右,跌幅近50%。而引起行情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则是3月12日传出的有关授信担保未获股东大会通过的“谣言”。

虽然最终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授信担保的相关事项,但弘信电子的股价当天在尾盘就大跳水,最终收跌8.98%,一天内资金净流出超亿元。而且从此以后,该公司的股价就一直在走下披路。

(记者李明综合报导/责任编辑:范铭)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