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1年11月05日讯】体内湿气积久了,容易化火,变成难治的湿热体质。在症状变严重前,有许多方法可帮助身体除湿。
体内湿气有2来源 这种湿最难治
体内的湿气主要有两种来源:外湿和内湿。外湿是环境湿气重造成的,内湿是自己代谢湿的能力出了问体。
郭世芳中医诊所院长郭世芳表示,当环境湿度过高或是淋到雨,都容易让身体受影响。尤其是肺、脾胃或膀胱功能较弱的人。相同的,肺气弱、脾胃气弱、膀胱气化功能弱等情况,也会影响湿气代谢,容易使湿气在体内积留。“简单来说,湿气是内在代谢不良的产物,湿气多了又会让肺、脾胃及膀胱功能受影响”,他说。
当体内湿气过重,身体从上到下会产生这些症状:头重头晕、倦怠、眼周水肿、舌苔变厚(厚滑或厚干)、舌体肿大、湿疹、没胃口、口淡、大便黏腻、腹泻、小便不通畅、女性白带变多、下肢沉重水肿、手脚冰冷等等。(推荐阅读:你湿气重吗?湿气在身体不同部位 会有这些症状)
眼周水肿多是暂时性,起床后活动一阵子就可恢复。如果持续很久,甚至一整天,代表体内代谢功能很糟,湿气已过重。
郭世芳指出,湿气积久会化火,转为湿热,“这在湿的治疗上是最难处理的”。古人说“湿热相合,如油入面,难解难分”,就是指湿气积久化火后难处理,像油混进面,不好分开。
湿热体质的表现:舌苔厚黏、易口渴,喝很多水,但小便少又黄,甚至有黄疸。另外,大便会黏马桶也可能是湿热体质的症状。
改善湿性体质 从三方向着手为身体除湿
“身体保养,药物永远放在最后面”,郭世芳强调。在日常保健部分,可从生活习惯、防护措施及饮食着手,避免湿气积久而化火。
1. 生活习惯
要避免过度劳动,还要适当休息,及适度运动或练气功来锻练体力,增强体内的气。
有些民众平时工作太劳累,没有休息足够就运动,结果变得更累。郭世芳提醒,正常情况下,适当运动可让精神更好,如果运动后,觉得越来越疲劳,代表没有休息够。“重大疾病的患者,我都建议他先睡好觉再运动”,他说。
运动、热敷、泡三温暖都能帮助身体排汗、除体内湿气。泡三温暖可以在短时间内急速排汗,适合心肺功能较好的人,体质较弱者,比较适合用热敷。
2. 防护措施
当天气温度下降或下雨,就应适当添加外套、穿雨衣、撑伞,可预防风、寒、湿入侵体内。尤其是体质不好的人,要避免淋雨。
环境湿气重时,应该开除湿机,降低湿度。
3. 饮食调理
常吃冰饮、甜食或吃东西没有细嚼慢咽的习惯,都会让脾胃变差,影响水分代谢。因此,湿气重的人要少吃甜食,用餐时别狼吞虎咽,并避免在晚上喝冰水、吃冰品。如果要喝冰饮,可在白天适量饮用。
郭世芳指出,脾胃与人的中心体温有关,脾胃不好会使中心体温变低,造成手脚冰冷。年纪大一点的人或女性,建议在秋冬晚上喝温水,喝3至4百毫升就足够。当养成习惯,手脚冰冷的问题也许不必服药就能改善。
如果怕夜尿,可饭后就喝,但胃不好的人例外。因为饭后立刻喝太多水,可能造成胃酸逆流。
除体内湿气的6类食物
除此之外,还有几样食物能帮忙除掉体内的湿:
● 四神汤
由山药、茯苓、芡实、莲子组成的四神汤,是知名的除湿药膳。自己买药材炖煮,要留意药材新鲜度、是否通过检验,且买回家后要放冰箱保存。
● 薏仁
利湿效果好,又有抗癌作用。薏仁热量等同米饭,因此吃多没关系,效果也比较好。建议到五谷杂粮店购买磨成粉的薏仁,可在吃早餐时泡一杯来喝。
● 玉米须茶、红豆、绿豆
皆具利尿、利水功效,只是红豆多了补血作用,绿豆则可清热。
市售红豆汤、绿豆汤可能太甜,若店家无法调整甜度,最好自己煮。自煮汤品可适量加一些黑糖,郭世芳表示,黑糖有矿物质,热量少,就算是有糖尿病体质的人也能喝。
● 姜、姜黄
气弱的人容易怕冷,因为湿是一种阴邪,所以可用温药散湿气。干姜、生姜、姜黄都有温阳除湿的效果。姜又有利湿作用,因此效果比姜黄好。
● 黄耆
气不足之人,吃黄耆可补气行水。西药利尿剂的副作用是血压会降低、头晕,而黄耆可排水兼补气,不会让人头晕。
● 荷叶
古人会在夏天用荷叶煮水,再用煮好的水熬粥,可去暑湿。民众可到中药店买荷叶,回家加水煮开后,取荷叶水做菜。
当查觉自己有疑似湿气重的症状,可先试试上述方法。如果效果不佳,可能是还有其它因素,建议寻求医师协助。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