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10日讯】俗话说“养好子宫不衰老”,翰鸣堂中医诊所主治医师周宗翰表示,子宫健康与女性的排毒、抗老和寿命息息相关。良好的子宫机能可以帮助调节荷尔蒙,促进身体代谢与免疫力。
经血是天然排毒机制
西医认为子宫是孕育胎儿的器官,月经则是子宫内膜剥落排出的自然生理过程,若子宫发生病变,子宫似乎可有可无。
然而,中医则强调子宫在女性生理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关联到“经、带、胎、产”,更具有排毒、调节荷尔蒙与抗衰老的作用。周宗翰说,每月经血的排出,就像替身体进行一次大扫除,排出体内的老旧废物、重金属与发炎物质,这也与女性平均寿命较男性长有关。
经痛三类型
月经是否规律、是否经痛,是评估子宫健康的关键。正常月经周期约为28天,经期约4~5天,经血颜色应由鲜红转为咖啡色,血量应适中,无过多血块,质地不应过稠或过稀。
周宗翰表示,经痛通常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 原发型:因天生体质敏感,子宫容易收缩,引发疼痛。这类情况较容易缓解,可使用温经汤或芍药甘草茶来舒缓子宫收缩。
2. 续发型:常见于子宫内膜异位症或子宫结构异常,影响微循环。大多数情况与饮食习惯如爱吃生冷食物有关。
3. 发炎型:子宫肌腺症导致经血异位至卵巢,或子宫腔体形成腺瘤,月经来时便引发炎症与剧烈疼痛,这类经痛最难治疗。
另外,有些女性在月经来时会出现头痛,这是体内释放前列腺素所致。前列腺素原本用来帮助子宫收缩,但若进入脑部,则可能引发头痛。这时中医针灸、头皮针或耳针可以帮助舒缓。
经痛原因及止痛法
周宗翰表示,常见的经痛成因包括以下几类:
1. 饮食偏寒、爱吃冰品和生冷水果。
2. 三餐不定、缺乏运动,导致气滞血瘀。
3. 子宫后倾,导致经血排出不顺。
4. 骨盆歪斜,造成筋膜过度牵拉,诱发疼痛。
周宗翰建议,热敷、瑜伽、放松筋膜等方式,能有效改善经痛。骨盆歪斜者可以练习瑜珈中的猫式动作,帮助校正骨盆。平日也可利用食疗,如杜仲炖油鸡、排骨来补肾、调理体质,缓解经痛。
现代人对经痛普遍轻忽,往往依赖止痛药快速缓解,不太重视子宫保健。尤其西方女性多视经痛为正常现象,不忌口吃冰。周宗翰表示,即使细微的温度变化,也会影响内分泌、神经及荷尔蒙。他提醒,止痛药虽可暂时阻断痛感,但无法根治病因。每次生理期服用止痛药超过5颗,将大幅增加肝肾的代谢负担,长期下去可能影响身体解毒能力。因此从根源着手,调整体质才是长久之计。
肝脾肾与子宫
周宗翰表示,中医认为子宫健康与肝、脾、肾三大脏腑密切相关:
1. 肝主疏泄、调情志
肝与子宫的关系最密切。中医认为肝主导人体的情绪、内分泌与免疫调节系统。情绪波动、压力大会造成肝气郁结,导致月经不规则,严重者可能出现子宫肌瘤、甲状腺肿块、乳房纤维囊肿等良性肿瘤。
2.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
饮食营养需经脾胃运化,才能转化为气血、养分供应子宫。经血量日渐减少,可能是脾胃运化失调所致。
3. 肾主生殖、藏精
女性进入更年期后,肾气自然减弱,进而影响荷尔蒙分泌与生殖系统功能。
养宫日常秘诀
周宗翰建议,日常生活中注意下列几点,帮助养护子宫健康:
1. 睡眠充足:可以调节内分泌,促进身体修复。
2. 多运动:有氧或无氧运动相结合,也可以通过瑜伽等伸展运动,缓解筋膜紧绷情况,改善酸痛不适。
3. 摄取优质蛋白质:鸡蛋、鱼肉、有机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有助于提升卵巢与子宫功能。
4. 减少夜间水果摄取:不少水果为寒性,且多糖,晚上食用可能增加子宫负担。
5. 多喝水:水分可以增加代谢,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滞血瘀
关注Amber
👉Youtube订阅:https://reurl.cc/jy2l71
👉 FB 粉丝专页:https://reurl.cc/MRjekX
(责任编辑:李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