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人北京时间2025年07月13日讯】中国汽车行业深陷价格战泥潭,近日,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公开表示,中国汽车制造业销售利润极低,全年销售3000万辆汽车的利润,比日本丰田一家销售900万辆汽车的利润还低。
7月10日,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开幕式上发表演说。
他指出,汽车制造是中国制造业里面相对效益高的,但今年6月份,中国汽车制造的产值利润率仅5%,中国制造销售3000万辆汽车的利润,不如一家日本丰田汽车,“它900万辆汽车比我们3000万辆的效益还高”。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2024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均超过3100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年产销量均首次突破1000万辆。
但中国汽车行业严重“内卷”,各路商家大打价格战,导致汽车销售利润极低。与此同时,厂家为了生存,极限压缩制造成本,也影响到产品质量。
5月8日,丰田汽车公布2025财年(2024年4月—2025年3月)财报,净利润达到了4.765万亿日元(约人民币2337.28亿元)。
而根据DearAuto统计,中国18家上市车企,总利润仅850亿,只有丰田利润的三成。
从单车利润来看,丰田2025财年全球销量预计达到1040万辆,单车利润约2.29万元。而中国国产汽车龙头比亚迪的单车利润仅0.94万元。
中国经济学者向松祚,近日也公开对中国车企喊话,呼吁停止“内卷式竞争”。
6月25日至6月27日,“2025正和岛案例共学年会暨AI+先行者创新大集”在安徽合肥举行。向松祚在大会上说,中国汽车相互的内卷,相互的厮杀,可以说已经达到了比白热化,还要白热化的程度。
“我们的企业家我们要思考一下,如果我们这么卷下去都没有利润,怎么生存”,向松祚警告说,“这个结果是荒谬的,而且是灾难性的,中国未来的企业在国内怎么立足,在全球怎么立足,这真的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当前,中国汽车行业因经济下行与激烈竞争,深陷内卷和价格战泥潭。
从5月中旬开始,一场降价潮席卷中国汽车市场。5月20日,一汽红旗突然宣布:上市仅半月的2025款H9直降9.4万元人民币,起售价从32.98万元骤降至23.58万元。
随后,比亚迪宣布旗下22款车型降价最高34%。接着,重庆长安、浙江零跑、吉利汽车等品牌相继跟进降价。尤其在小米、华为等新进车企加入战局之际,整体汽车行业的竞争格局更加复杂。
汽车行业内卷还爆发隔空骂战。在6月6日至7日举行的“2025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各大车企剑拔弩张,站在各自的立场同声痛批车圈的“内卷式竞争”,围绕比亚迪的舆论战尤其激烈。
比如比亚迪品牌总经理李云飞痛批业界“有的人是又坏又蠢”,吉利汽车副总裁杨学良对此反呛“贼喊捉贼”。
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指责部分企业采用“令人难以启齿”的竞争手段,严重破坏了市场秩序和行业生态。无节制的内卷和简单粗暴的价格战,必然导致偷工减料、造假售假等违规行为,形成无序竞争局面。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近日对大纪元表示,中国车企正陷入“自毁性竞争”,其根源并不单是技术、市场或消费者选择的问题,而是来自资本、政策和管理三个层级的结构性扭曲。
他认为,中共政府对汽车行业的补贴政策,推动了大量资本被吸入车企,形成过剩产能与失衡的企业结构,同时也造成整个产业过度扩张,以追求规模与资本市值为先,而忽视了产品真实价值与品牌建设。
前广西汽车机械结构设计工程师黄国成表示,中国车企为追赶政府补贴与政策红利,研发流程仓促、产品稳定性差。而且中国汽车业存在严重腐败问题,许多安全测试由政府机构主导,若车企不“给好处”,测试程序便会被为难。
他透露,为了通过检验,不少车企会针对送测车辆“特制样品”,采用额外加强材料如厚钢板、防火棉等,但实际量产时则为了省成本偷工减料,埋下重大安全隐患。
(记者罗婷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文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