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媒:中国金融泡沫让世界发抖

【新唐人2014年1月11日讯】 中国大陆的巨大金融泡沫已经形成,这已不是什么悬念,令投资者们提心吊胆的是这些泡沫什么时候,以怎样的方式破裂。日前,有法媒发表评论中国经济形势的文章称,“中国的债务飙升到工业生产毛值的215 %,最近5年中,中国债务增加60%。”并称这样的金融泡沫“让世界发抖”。

北京当局的路很窄

据《法广》报导,法国经济报纸《回声报》1月10日在其头版头条的位置发表了一篇评论中国经济形势的文章:《中国的金融泡沫让世界发抖》。而该报还在第9页和第28页,分别刊登两篇都是由驻北京记者Gabriel Grésillon署名的分析评论文章。《法广》援引了该篇报导。

《回声报》的文章指出:“中国债务及其对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危害性影响将是今年的大课题之一。敏感的金融市场不仅忧虑中国债务量的规模,也忧虑中国公私债务增长的速度:中国债务已经达到相当于工业生产毛值的215%,而在5年前,中国的负债率还只是131%,其中,中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两年半中增加67,3%,达到17万9千亿人民币(17900 milliards),相当于2万1千7百60亿欧元,(2176milliards)。”

文章解释说:拥有中国绝大部分银行的北京当局,为了控制全局形势,决定采取行动,控制“影子银行”这种地下金融,但这一措施又势必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控制信贷飞涨和经济危机之间,北京政府只有一条窄路。”

2013年12月底,中国银行间借款利率飙升,中共当局大量注资,用了好几天才平息了市场紧张。外界认为,中共当局公布的地方政府债务数字是引发这一轮股市新紧张的原因。还有几种分析怀疑:地方政府的新债中有一部分是用于偿还旧账。

“包括公立和私立的所有中国债务到2013年年底时,将达到工业生产毛值的218%。”文章写道。

进入2014年之初,中国上海股市就显得疑虑重重,本周初上海股市甚至跌到5个月来的最低,从1月2日以来损失了四个百分点。

《回声报》文章评论说:这种状态令人想起美国和日本的金融泡沫破裂前的情况。

分析认为,引发上海股市担心的还有重新开放企业上市。由于中国股市连年不力,大量新上市企业将可能吸纳已经上市企业的投资,使他们的股指降低。

中国私人钱庄和房地产泡沫的关系

在该报的第28版上,同一位记者发表的文章还介绍分析了中国私人钱庄的运转模式和中国房地产泡沫会不会破裂的问题。

该文介绍说,一位从事房地产贷款的业内人士承认:他们提供贷款的一半是给了那些在房地产进行投机的人。尽管中国推出稳定房价的政策,但房价仍然不断上升。中国经济存在的两个问题是:一是地方政府没有多少收入,只有卖地维持运转,二是中国银行利率低,股市回报低,有钱人就转向房地产,也成为私人钱庄资金的热点。

文章写道:“中国到底有没有支撑房地产热的内在需求?中国房地产热是不是投机?这是难以回答的问题,但人们都一致认为:如果房地产有一天崩溃,将席卷一部分中国金融业和地方政府。”

“发抖”的不仅是其它国家

事实上,对中国金融泡沫的担忧最为深切的,并不是“发抖”的世界,而是中国的投资者与金融业内人士。

2013年11月13日《证券时报网》发表了金融业内人士程清波撰写的 《中国金融泡沫吹大 做空大鳄虎视眈眈》一文。

文章分析称:首先,中国的房地产泡沫是路人皆知的事实,然而泡沫究竟有多大,却实在难以估量。人们能看到的是,从2003年房价启动到2007年底的五年时间,中国平均房价上涨了10倍,其上涨周期与1985年至1989年时的日本、1992年至1997年时的香港基本一致。从2009年开始,房价再拾升势,迄今价格又翻了一番。

其次,中国的信贷泡沫也是前所未有的。中共的官方数据显示,自雷曼倒闭以来,中国的信贷总额从9万亿美元上升至23万亿美元,在短短五年中赶上了整个美国商业银行系统的规模。中国的信贷占GDP比率在五年内从75%上升至200%。而且这些数据尚未包括影子银行的信贷规模在内。中国的GDP仅为美国的1/3强,而信贷规模却比美国还多出23万亿人民币,足见信贷泡沫的严重程度。

第三,中国社会主体的债务规模处于高位,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风险越来越大。程清波认为,中国整个经济已被房地产绑架。银行贷款的50%~60%是由企业的房产、土地做抵押;影子银行的贷款绝大多数直接或间接与房产土地有关;中国企业负债依赖房产、土地做抵押,中国家庭负债也大多用于房屋按揭;而地方政府债务的还本付息更主要依赖卖地收入。因此,一旦捅破房地产泡沫,中国社会将遭受严重的经济、金融危机:银行坏账急剧增加,企业大量破产,众多家庭成为负资产家庭,地方政府破产等等。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