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贷款:中国影子银行系统中的下一颗雷?

【新唐人2015年10月28日讯】(新唐人何雅婷综合报导)众所周知,中国影子银行对于中国的金融体系来说,堪称一把双刃剑,既能帮助其更高效运行,又积累了相关的系统性风险,加剧了金融体系的脆弱性。而近两年,在北京当局加大打击影子银行力度,收紧杠杆政策背景下,委托贷款却呈现井喷之势,成为中国影子银行新的风险点。日前,有中国金融媒体报导称,由于银行委托贷款业务的野蛮式扩张,相关的“后遗症”已开始显现。

10月26日《中国经营报》报导说,伴随经济下行,实体企业资金短缺及偿债能力下降,通过委托贷款融资的企业违约的频率越来越高,甚至商业银行在其中也遭受牵连。

“银行贷款的风险都不低,更别提委托贷款了。”报导引述一家股份行信贷部人士表示,委托贷款业务的违约率高是能够预见的,这对银行来说也是“一颗雷”。

据了解,所谓委托贷款业务是指,由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及个人等委托人提供资金并承担全部贷款风险,由金融机构(即受托人)根据委托人确定的贷款对象、用途、金额、期限、利率等代为发放,监督使用并协助回收的贷款。

央行统计报告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新增委托贷款较上年同期增加人民币7153亿元。截止9月末,委托贷款余额为10.35万亿元,同比大涨18.8%;而去年(2014年)国内委托贷款规模为2.51万亿元,同比增长近100%。在社会融资总规模中,去年委托贷款增幅相当于商业银行人民币贷款规模的30%左右,占国内影子银行规模的26%,是2012年委托贷款规模的近两倍。

《中国经营报》日前的报导分析称,大多数通过委托贷款融资的企业比较难从银行直接贷款,而对于资金方来说,10%~18%的可观收益远远高于实体产业回报。从银行的角度看,对这些公司如房地产企业等直接贷款都是要上报总行审批,一般很难通过。分支行要留住客户,就只能为其做委托贷款。因此,高回报的吸引之下甚至一些公司放弃主业来放贷,但是这些企业对风险的意识并不明晰,贷款到期后的要账往往不那么容易。

报导引述业内人士透露,银行在企业提供充足资产抵押后,为了降低资金方的顾虑,甚至会给委托贷款做担保。

“银行表面上对委托贷款的风险不承担,但是收取了中间费用之后也会参与到追债中。如果委托贷款最后有较大的损失,也不好向资金方交代。”上述中信银行分行负责人表示。

据公开的资讯,今年9月28日,香溢融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与稠州银行宁波分行向杭州市西湖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杭州天亿商城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亿商城)及其保证人归还贷款本金5000万元和利息、罚息等。当日,杭州西湖区人民法院就上述案件出具了受理案件通知书。

10月8日,宁波波导股份有限公司公布了淮安弘康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淮安弘康”)委托贷款逾期事项的新进展。该公告称,历时4个多月的审理后,法院已裁决淮安弘康偿还中信银行杭州分行5000万元贷款本金及15%的年息,而后续事宜则涉及资产清理相关问题。

有舆论称,近两年来,委托贷款违约事件频频爆发,显示委托贷款正成为中国金融领域中新的“雷区”。

相关文章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