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不好、总觉得累?按摩2部位可补气、消疲劳

文/苏冠米

【新唐人北京时间2022年05月09日讯】常常觉得睡不饱,容易感到疲惫吗?慢性疲劳是现代人常有的问题,是生活长期失衡的结果。除了调整生活,还可以从饮食按摩改善。

你是哪一种累?

“好累喔!”相信许多人都曾不自觉冒出这句话。来自工作、家庭的压力、紧凑的生活步调,都让人觉得身心疲惫。长期下来,可能睡不好、睡不饱、精神和体力都越来越差、记忆力也变得不好、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感到肌肉酸痛、头痛等等。

如果长期有这些情况,很可能是得了“慢性疲劳症候群”。民安中医诊所院长李艾玲指出,传统中医把慢性疲劳分为实症和虚症,虚症又进一步分为气虚,以及阴虚和血虚。

实症:

这类患者有肝阳上亢的情况,通常是生活压力很大、工作时间长或很耗体力,经常需要喝提神饮料来撑着工作。

症状表现:入睡困难,可能躺着1~2个小时都睡不着、没有睡意,造成隔天醒来还是很疲惫。然后,患者在很累的情况下,一直喝提神饮料,影响睡眠,造成恶性循环。

李艾玲遇到的这类患者以男性居多,例如劳工朋友,她会去了解这类患者平时的生活情况,并给出建议。例如,建议患者在某个时间点后,尽量不要再饮用提神饮料,避免大脑被这类饮料刺激而活跃,进而影响睡眠。

虚症——气虚:

气虚患者多属于长时间久坐、运动不足的人,而且工作需要多动脑筋,或是平时思虑、烦恼过多。

症状表现:晚上睡得着,但常觉得睡不饱,容易感到疲累。

李艾玲表示,患者可能早上刚睡醒,觉得精神不错,但过了没多久又觉得累了,“气虚的人很常有这些情况”。

慢性疲劳患者都有不同的睡眠问题。(Shutterstock)

虚症——阴虚、血虚:

晚上还要工作、常熬夜追剧或打游戏的人,容易有阴虚体质。如果本身造血功能不好,会造成阴虚加血虚。

中医有阴阳之说,讲究阴阳平衡。阴为物质面,如器官、血液、体液等;阳为能量和器官的功能。李艾玲指出,晚上没睡的人,会把“阴”很快消耗掉。

症状表现:情绪容易烦燥,心悸,晚上很累且有睡意,但睡不着。

她有患者是产妇,生产时有出血,加上要按时喂母奶,睡眠休息时间会被中断,有明显阴血虚的症状。患者服用养阴补血的药物后,虽然睡眠仍会被喂奶行程中断,但累得时候,想睡就能睡得着,体力也变得比较好。

除此之外,患者还额外得到一个好处:母奶变得足够。李艾玲表示,产妇、照顾婴幼儿的妈妈们多有阴血虚的情况,藉由中药改善后,不仅可提升睡眠效率,还能使母奶充足、避免产后掉发。

按摩肩颈、手掌2部位 补气、有效消疲劳

慢性疲劳分为三种,但临床上多有证型混合的人,例如气阴两虚、虚实夹杂。中医会判别哪一证型较明显突出,作为主要治疗方向,药物比例抓重一点。

除了药物治疗,慢性疲劳患者还需要努力调整生活型态,并辅以按摩及饮食改善、消除疲劳。

● 按摩肩颈

从脖子的风池穴一路按到肩膀上方的肩井穴,多按几次。

风池穴位于两耳后、靠近发际线上方的凹陷处;肩井穴位于大椎穴(低头时,颈后凸起下方的凹陷处)与肩峰端连线的中点处。

从颈后的风池穴一路按到肩井穴,能有效消疲劳。(健康1+1/大纪元)

李艾玲提醒,一次只能按一边,例如先按左边,再按右边,会比较安全。因为两边同时按,加上按摩力道如果太大,容易让颈部血管变狭窄,影响血液循环。

实证患者多有肩颈僵硬的情况,尤其是脑力工作者,风池穴到肩井穴这一段会非常紧。他们按摩此处会有脑压瞬间降低的感觉,能有效消除疲劳。

虚证患者也适用此按摩法来放松,但力道可以再轻一点,太用力容易造成更累、更不舒服;这类患者还建议可加按合谷穴,有补气效果,平衡虚证体质问题。合谷穴位在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之间,偏向食指侧的凹陷处。

虚证患者加按合谷穴,有补气效果。(健康1+1/大纪元)

● 调理饮食

消除实证疲劳:饮食上不宜食用烤、炸、辣等刺激性食物,也不适合饮酒、进补。因为这些饮食都容易助热上火,加重实证患者的症状。

消除气虚疲劳:中医认为,红肉能补血,白肉能补气,因此气虚患者可适量白肉,例如鸡肉、海鲜。

料理中还可加入黄耆、西洋参等可以补气的药材,例如黄耆鸡汤。李艾玲指出,这类药材为平性,不分体质,适合一般民众自行使用。至于高丽参等属于红参类的药材,较适合单纯虚寒、气虚的体质。有些人的体质是气虚又带点火气,食用高丽参就容易上火。

另外,这类患者建议多运动。但习惯久坐不动的人,本身可能也不爱运动,建议先从简单的开始。例如,每天散步、快走10分钟,对健康也有促进效果。或是做自己喜欢、可以持续进行的运动。

消除阴虚、血虚疲劳:阴虚的患者可以适量食用百合、山药、木耳等滋阴食物。血虚的人,可以吃红枣、枸杞、当归等有助补血的中药材。这些药材和食材都可以入菜煮汤,跟很多食物都很好搭配。

阴虚的患者可以适量食用木耳、山药等滋阴食物。。(Shutterstock)

当疲劳来自烦恼 在心里画个界线吧!

“我临床上碰到的患者,他们很多时候都在烦恼别人的事”,李艾玲说。这类患者以中老年妇女居多,常烦恼儿子或媳妇如何、孙子怎么样、老公又怎样等等,而且多属于气虚型的慢性疲劳,就是因为思虑太多的关系。

对此,李艾玲分享一个减少烦恼的方法:“我自己会在心里画个界线,分清这件事是自己的事,还是他人的事。我觉得这个练习,对我的帮助挺大的。”

例如,当判断出是属于自己的事,能自行决定如何做、要不要做。如果是家人,旁人只能去提醒,愿不愿意进行,是家人自己的事,最终的结果也是他自己去面对。

因为,要改变自己的惰性或培养运动习惯都不容易了,要改变他人更难。对方可能还觉得他根本不需要改变。

曾于台大攻读心理学的李艾玲强调,“画清界线是降低心理负担很重要的一步”。如果是别人的事,不管自己再怎么努力,可能也很难改变,还会很挫折。何况,很多人总在烦恼他人的事,结果自己身体反而变差了。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转自大纪元/责任编辑:张莉)

相关文章
评论
新版即将上线。评论功能暂时关闭。请见谅!